Loading...

傾聽大眾的聲音
  保釣也作「民意調查」

現今資訊流通發達,我們早已習慣各式各樣的「民意調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不同社群在某些時間點對某些特定議題的看法。尤其在各種選舉、公投的前後,民意調查更是鋪天蓋地出現在各大新聞及社群媒體,形塑對重大議題的民意風向。因此對民意調查問題的擬定、抽樣的選取、甚至調查單位的公信力都至關重要。

然而,還沒有網路、電腦計算機還未發達的70年代,「民意調查」是較為少見的。而在政府對言論嚴格管控戒嚴年代,一般民眾對政治事務公開表達意見的機會當然也不可能太多。就算有,是否能夠真正代表民意的心聲也值得商榷。

《七十年代》22期轉引了一份在美東討論會議進行的意見調查。從這份「民意」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與會人士的態度跟立場已經高度左傾。這種高度左傾的比例到底多大程度可以反映留學生的實際情況其實很難說,畢竟族群的抽樣跟問題的設計可能都有針對性,因此做出來的結果才會有高度的雷同。

但是被設計出來的問題及統計數據,仍然反映出其時代關心的議題及許多未被深入討論的有趣面向。如針對「貧富懸殊」的議題,九成以上的人認為台灣這方面比中國大陸還要嚴重。在相近的比例上,他們也認為中國大陸比較有能力為人民謀福利。

另一方面,針對「台灣的本省人是受到歧視的嗎?」的問題,答是的有90份、答否的有18份。不管是提問或是回答,確實反映出保釣運動的省籍情結,在當時還是有一定程度困擾著各地的保釣群體,不利於運動的團結。後期各種不同立場的團體,開始積極爭取本省籍的台灣人加入,成為運動中有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