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漁民眼中的釣魚台

據老一輩的漁民回憶,釣魚台海域魚群資源豐富,有紅甘、嘉鱲(真鯛)等魚種。但最多的還是鯖魚。農曆12月、1月許多人到釣魚台「釣艚仔」,也就是由一艘較大的母船載著竹筏、竹簍,一組13-15人來到釣魚台海域,主要目標是釣「青飛」(鯖魚)。凌晨天未亮,看海面下水流的情況,一人一個竹筏,從母船放到海面後,就開始補魚了。海上風浪越是大,鯖魚數量越多。也因此在釣魚台海域捕魚的風險相當的高。

早期台灣尚未建置氣象台,出海作業是高風險的工作,在無法掌握大自然不確定的因素下,隨時有喪命的可能。因此南方澳漁民口中的「拼無人島」,是靠著多年的經驗與勇氣,展現的正是漁民堅毅的精神。

在過去,科技還未如今日發達的時期,出海至釣魚台作業是稱做「拼無人島」,以生命相拼,討海人「出去就像不見了,回來算是撿到了。」

釣魚台附近的魚種豐富,有鯖魚、旗魚、鯊魚、鬼頭刀…等,也有漁民採集海芙蓉作為草藥。到釣魚台海域捕魚少則兩、三天,多則五、六天。忙裡偷閒時,漁民經常上釣魚台的「鳥島」拿鳥蛋加菜,既能填飽肚子又能載回港來賣,撿鳥蛋是去釣魚台海域捕撈作業時大家都會做的事。此外,漁民也會登島洗淡水澡。

南方澳的老漁民江錫鈴提到:他曾有過一次因船隻故障擱淺於釣魚台,在釣魚台上野地求生16天。當時周邊海域水產豐富,簡直是「海角一樂園」,除了各式魚類,龍蝦、螃蟹、螺類尤多。他還因為每天吃大量龍蝦,吃到腹瀉的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