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因熱情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
  談保釣運動的分裂

留美學生的保釣運動在1971年掀起運動高潮,1月及4月在美國分別有兩次盛大的遊行示威活動。然而,同年9月的安娜堡會議則爆發了嚴重的分裂危機。會場上不同立場的學生為了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爭執不休。我們不禁要問,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如前所述,部分學生不滿中華民國政府處理保釣問題的態度,加上美國與中共關係的正常化,對中國的關係與態度逐漸走向和解與友好,因此立場開始左傾,「左派」人士將保釣寄望於正要與美國建交的中共政權;「右派」人士則成立「反共愛國聯盟」,捍衛國民黨政權;對於左右兩派擁護的政府都保持戒心、反對專制威權的人,則把關注的重心放在台灣內部,形成第三條路線。

針對是否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聯合國中國席位之問題,保釣人士聚集在安娜堡召開國是會議。經過兩天激烈的討論,左派佔據主席台,30多位的右派人士中途憤而離席,最後在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上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決議。

對參與運動的學生而言,從保土愛國的「感性認識」,轉變到統一中國的「理性實踐」,安娜堡國是會議是重要轉折點。也就是說大家在「保土愛國」熱情是一致的;但回到實踐的問題上,如何才能落實保家衛國的理想,產生了重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