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展暨座談會,時間:2010年1月8日至3月31日,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分館複合閱覽室

清華數位資料館發表會 看見唐文標文學熱情

2014-11-26

清大圖書館與清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於11月26日上午10時起在總圖書館舉行「唐文標數位資料館發表會、主題展覽暨座談會」。圖書館表示,明年6月就是唐文 標去世三十周年,期望藉此機會對台灣文化、社會、文學等相關領域的專業研究有所貢獻,並重現唐文標生前熱情關懷社會的多元風貌。

人稱「大俠」的唐文標教授於1985年病逝後,留下的文物去向備受關注。2010年初他的遺孀邱守榕教授將他的文物捐贈給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典藏,館方整理該批文物並完成建置數位資料館。

「唐文標數位資料館」發表會後,也隨即展開「他永遠年輕:唐文標與他的文學理想」座談會,由清大台文所陳建忠教授主持,邀請該所前所長陳萬益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林淇瀁副教授擔任與談人。

圖書館表示,邱守榕教授與清大圖書館前任館長謝小芩本為舊識,在友人台大黃武雄教授及全人中學前任校長黃政雄先生居中協助之下,促成邱守榕教授將唐文標教授的文物捐贈給清大圖書館典藏,希望透過典藏讓文化傳承的期待有可能繼續發展。
邱守榕教授在發表會時提到,藉由資料的數位化,唐文標的作品將有可能在這個高科技時代,通過網路,交結到更多的年輕朋友,「這是唐文標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論述電腦科技將對教育文化造成的衝擊與影響時,不作預想的」。
她表示,作為唐文標相識12年餘的朋友,深知唐文標會更在意且期待的,是年輕讀者們在他的文字所投射出的熱情與希望之上,超越他,做個健康的人。在對抗庸俗,建構文化理想,不辭辛勞,也不計名利地挑起社會責任!

唐文標教授1936年出生於廣東,在香港成長、赴美取得伊利諾大學數學博士學位,1970年代於台灣定居,他不僅參與保釣運動又涉獵文學,深入研究張愛玲的小說,更在台灣文壇播下鄉土文學論戰的種子,卻不幸於1985年病逝,年僅49歲。

該批捐贈文物包括手稿類168件、書信類108件、剪報類105件、照片類201件、其他類60件。館方表示,這批文物除充實清大圖書館釣運文獻,同時也是台灣1970與80年代文化與文學界珍貴的第一手文獻,極富教育、學術價值。

清大台文所指出,唐文標教授對張愛玲的評論,在當時引起不同意見者的反彈,回顧過往,爭議或許已落幕,但唐文標為張愛玲研究奠定了基礎的研究框架,影響仍延續至今,其價值與意義亦無法忽略。

圖書館也同步於清沙龍旁的知識集推出「唐文標與一九七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主題展,透過多件精選剪報、照片、書信與手稿等典藏品搭配文字說明,呈現唐 文標個人的學思轉變與行動實踐,投射當時社會、文化的面貌。在主題展當中的「唐文標與張愛玲」,展出珍貴文物為孫萬國致唐文標的親筆信件,提供側面的角度 想像當時兩人蒐集張愛玲資料的過程。

出處:http://secretary.web.nthu.edu.tw/files/15-1160-79676,c8330-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