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and Report Interview and Report
  • 訪談影片
  • 報導文章
  • 日本經濟新聞 文化版32 2022年4月18日

    J-POP的魅力在台灣

    日本流行音樂評論家 田家秀樹 撰;日本經濟新聞文化部記者 北村光 採訪
    清華大學圖書館採編組 林家圻 翻譯;清華大學人社分館 賴怡萱 校對

    1970年代到201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CD約1萬5千張,贈與台灣的清華大學,同時設立日本流行音樂贈藏區。由於工作的關係累積許多CD,我思考著是否能夠把它們貢獻在文化交流上。然而以個人名義大量捐贈CD的難度太高,曾多次受挫,最後在許多人的幫助之下順利實現。

    1994年,為了採訪恰克與飛鳥的亞洲巡演,我首次拜訪台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唱會場上歌迷們的大合唱。在那之後就多次因為採訪與私人行程拜訪台灣。

    2016年,為了瞭解台灣的音樂現況,從相關人士那邊得知台灣人對於吉田拓郎、井上陽水、松仁谷由實或中島美雪等人並不熟悉。明明台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日本的電影或電視劇,對於日本流行音樂也高度關心,這樣的事實令人覺得非常震驚。原因是1949年到1987年台灣頒布《戒嚴令》,外國音樂或文化無法傳進國內,導致這樣結果。

    1988年以後,演唱電視劇主題曲的南方之星與小田和正等歌手團體的歌曲常被翻唱,但台灣人完全不熟悉70到8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令人感慨。我認為我的使命是去填補這段空白的時間。現在也70多歲,正煩惱著如何處理這些堆積如山的樣品CD。

    雖然有捐贈的念頭,但日本與台灣沒有正式的邦交關係,以個人名義捐贈大量CD,較不容易找到接收單位。曾經一度想放棄時,事情突然有了變化。熟人介紹了創投公司的經營者新崛洋二先生,讓此事出現轉機。

    新崛先生看似與音樂產業毫無關係,但在我的著作中曾經介紹過他。我在1988年出版濱田省吾的傳記小說中寫到,受邀到校慶活動的濱田先生,與學生暢談到早晨的故事,據說邀請濱田先生的人就是當時擔任執行委員的新崛先生。

    突然提到台灣的事情,新崛先生思考了一下說道:「我也許能做點什麼」。因為在醫療與環境相關事業出資的這層關係,而促成與清華大學文化交流一事。不久之後,就取得了CD贈藏區的承諾。

    此時問題似乎已經順利解決,又遇到了一個難題,捐贈的CD是未在市面上流通的樣品,受贈方大學相當重視智慧財產權,他們疑慮將樣品CD帶到國外是否妥當。我找兩位舊識討論,正是當時日本唱片協會的齊藤正明會長,與日本音樂產業文化振興財團的後藤豐理事長,得到了若是基於文化交流則沒有問題的允諾。

    從2019年開始歷經一年左右將大批CD全數寄出。遇到新冠肺炎的關係延期,直到2021年贈藏區正式啟用。在擅長日文的館員的幫助下,翻譯我的評述及挑選推薦的唱片。2019年,新崛先生在與疾病搏鬥之下病逝,若沒有他全力協助,這件事就不會實現,非常遺憾沒有讓他看到這個日本流行音樂贈藏區的設立。

    清華大學是理科名校,但除了專業領域之外,也想讓學生們多多接觸大眾流行文化。我認為日本流行音樂的魅力在於許多元素混合出來自由與多樣性。若能孕育成日本流行音樂的聖地,我會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