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黃伯驥醫師

90歲還在看診但另一個更有名的身分
居然是攝影師

黃伯驥醫師(1931- )是一位高齡93歲的業餘攝影師,平時是和藹親切的小兒科醫師,業餘時間則變身狂熱藝術家,靠自己的雙腳行遍臺北,尋找並紀錄下他心目中的真善美。

黃伯驥擅長拍攝庶民的質樸生活,從他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清澈的眼神、礦工結實的背影,還有家人間相互扶持的愛護之情;黑白照片裡,他拍攝的人物彷彿向人細說人生故事,令人不禁想豎耳細聽: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黃伯驥攝於自家診所前
黃伯驥攝於自家診所前
黃伯驥於自家診所看診
黃伯驥於自家診所看診

開始攝影的契機是怕浪費

如同我們用智慧型手機紀錄生活一樣,1963年,也想幫家人拍照的黃伯驥,委託到日本洽公的朋友幫他買一台相機。沒想到,幾天後黃伯驥接過手的,竟然是當時最頂級的超昂貴機款!

這台折合臺幣一萬元的Nikon F Photomic,相當於當時公務員10個月的薪水。雖然黃伯驥已經獨立經營黃小兒科診所兩年,還算可以負擔,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既然是友人代購,無從退貨,黃伯驥只好將昂貴又精密的Nikon相機端回家。

東西買了,當然要用,黃伯驥一如初心,用這台相機拍攝了許多家庭照。就這樣拍了半年有餘,有天,友人張光泰來家裡作客,見他竟然拿赫赫有名的「大F 1」拍家庭照,未免大材小用,便引薦他加入當時才成立第二年的臺灣攝影學會。從此,黃伯驥打開攝影之眼,不僅結識許多攝影同好、彼此切磋攝影技術,更因為他的勤學和積極產出,屢屢獲得學會獎項—黃伯驥從一個「拍照的人」,一年內就迅速蛻變成「攝影師」。

「大F」為Nikon F系列的暱稱,曾為Nikon最頂級的旗艦機種。第一台Nikon F在1959年上市,黃伯驥使用的則是在1962年出產的Nikon F Photomic。隨後F系列被NASA相中,合作開發能在太空使用的相機。系列最終作為2004年推出的F6。

相機是遲來的火種,熊熊燃起少年的美術夢

黃伯驥本應該依循「醫學系—醫師」的軌跡,一生以醫師為志業,過上穩定的生活。沒想到因為這意外的收穫,讓他從此踏上一個瘋狂的旅程。

33歲才開始拍照的黃伯驥,看似起步晚,生長過程中卻已有許多蛛絲馬跡。出身屏東望族的他,從小飽讀漢學,高中時一幅美術課水彩畫,備受校長喜愛而長期掛在校長室裡。大學選系時,曾嚮往美術或外語系的他,雖然因為現實考量選擇了臺灣大學醫學系,在忙碌的醫學生生活裡,還是會抽空跑去旁聽師範大學的美術系課程。

豐饒的文化底蘊加上後天對美學的追索,或許這台意外相機才是遲來的火種,熊熊燃起少年時期的美術夢。

臺灣攝影學會每月舉辦的「月賽」吸引著黃伯驥投稿的興趣,既能練習攝影,每個月刺激的排名爭奪戰也讓他一投成癮。黃伯驥一邊當醫生,一邊在業餘時到處拍攝題材:不僅假日拍照,有時他也會在上班前的大清早出發;甚至會為了想要的題材,即使要犧牲中午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他也會大老遠騎著腳踏車去拍。受到「決定性瞬間」理念影響的黃伯驥,雖然很能耐心等待「那一瞬間」出現,對成果的好奇心更迫不及待,當天拍的照當天晚上就要洗出來,常常在自家浴室搭建的暗房裡忙到半夜,還拉妻子協助沖洗照片。黃伯驥的大女兒曾經在黃伯驥2000年出版「七十(歲)攝影展」的序中提到,早上看診,晚上暗房,小時候她以為父親是不必睡覺的,可見黃伯驥當時的熱情。

攝影是抓住決定性的瞬間

「他膽大心細,敢跑去人家頭上拍照!」常和黃伯驥一同出遠門照,李英宏如此形容黃伯驥。受到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的影響,黃伯驥攝影時最重視爭取「快門機會 (shot chance) 」,也就是布列松所謂「決定性瞬間」。

承襲「決定性瞬間」理念的黃伯驥,認為機會稍縱即逝,要主動把握。要等就要等,要衝就要衝,於是他取材的方式別無其他,就是親自用腳去走,若是雙腳無法前往的地方,就騎腳踏車到達。從松山,走到當時繁榮的萬華,淡水河邊的關渡,瑞芳的礦坑,黃伯驥的足跡遍布大臺北區域,有時竟也忘記了自己有雙久站會痛的扁平足。而除了衝勁以外,這樣不先決定主題的攝影,往往也仰賴攝影師本人的直覺。攝影師必須長期摸索自己的價值體系,深切知道自己為何而拍?希望呈現的觀點又是什麼?有了內容之後,同時輔以他的美學觀點、長期練習的流暢操作等等,才能拍出一張又一張打動人心的好照片。

決定性瞬間

相信在動態活動的世界裡,有一個決定性的瞬間。要是能在不停往前奔流的時間中,用相機視窗凝固出其中最重要的切片,就能洞見它的前後,甚至捕捉到大時代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