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宜蘭礁溪

護宜蘭礁溪「憨仔魚」搭乘「水捷運」回家

扁圓吻鯝俗稱「鯁仔魚、憨仔魚、鯝魚」是臺灣原生魚種,20年前曾被認為敵不過外來魚種競爭,在臺灣消失了,但10年前卻在宜蘭礁溪龍潭湖中再被發現。扁圓吻鯝屬鯉科的淡水魚,體型可達40公分、重達1公斤。每年端午節前後到中元節之間,會趁著大雨過後,野溪水漲之際逆游進入山溝中產卵,上演「力爭上游」的生態秀。

扁圓吻鯝魚群

扁圓吻鯝平常生活在湖沼中,因為有其他魚類會吃鯝魚的卵,所以鯝魚會游到山溝較高處產卵。一般在傍晚開始,河道裡就會擠滿逆流而上的鯝魚,場面相當壯觀和震撼。魚群密密麻麻擠在淺溪水裡,即使伸手入水觸摸,也不知閃避,因此被人笑稱是「憨仔魚」,其實牠們為了繁衍已經奮不顧身了。
成群結隊的魚從湖裡往野溪溯游,沿途找適當的地方產卵,成魚會隨著溪水消退再回湖裡,小卵則粘在水草或河底的石頭上。

龍潭湖鯝魚產卵水道
扁圓吻鯝溯溪產卵,在沙粒中的卵

生態友善工法讓河溪生態活起來

這幾年曾晴賢教授研究團隊主動協助礁溪龍潭湖社區民眾,一起進行扁圓吻鯝的生態保育工作,進行產卵洄游棲地的優化營造,和架設更有創意的水管魚道,可以讓魚群在溯溪時經由「水捷運」的幫助,更省時省力和安全的上溯。
這樣的設計已經得到初步的驗證成果,目前正朝向更高落差的挑戰前進。曾晴賢教授於夜中記錄扁圓吻鯝於PVC管道內努力溯游,「這是讓人感動的時刻,也希望研究成果能改善臺灣水環境,協助保護珍貴的河溪生態。」

架設管狀魚道,讓扁圓吻鯝搭乘「水捷運」回家產卵
架設管狀魚道,讓扁圓吻鯝搭乘「水捷運」回家產卵
管狀魚道是利用管內流和虹吸的原理,水管中充滿溪水以供給洄游性魚類上溯使用,基本原理係利用加裝在主水管內口徑較小的減速器, 讓水流速度降低到洄游魚類上溯的最適流速
管狀魚道是利用管內流和虹吸的原理,水管中充滿溪水以供給洄游性魚類上溯使用,基本原理係利用加裝在主水管內口徑較小的減速器, 讓水流速度降低到洄游魚類上溯的最適流速
龍潭湖鯝魚產卵水道
龍潭湖鯝魚產卵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