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河川洄游生物的守護者

策展理念

曾晴賢教授從研究魚類分類學、生態學再跨入生態工程領域,以生物為主體,設計生態工程,促進生態與工程對話,打造頗具成效的魚梯及陸蟹生態廊道。
這次展覽期望帶領大家認識臺灣淡水生態保育狀態與其所面臨的危機,以及看到曾晴賢教授在這塊領域上持續耕耘的努力與守護精神。

懷抱黑手夢,卻變身摸魚教授

曾晴賢教授自稱是「摸魚」教授,原初的志願是想當修理機車的黑手,卻在命運的牽 引下一腳踏入淡水魚的世界,當時每天都必須拿著解剖盤,處理魚標本,算魚的鱗 片、骨頭、鰭條,都在「摸魚」。

1988年曾晴賢博士班與黃秉乾院士、李登輝前總統合影
1988年曾晴賢博士班與黃秉乾院士、李登輝前總統合影

全世界第一個完成魚類粒線體基因組定序的學者

在中研院黃秉乾院士的引領下,曾晴賢教授學習DNA的定序技術,比對不同物種之間的遺傳距離來做分子分類學研究。
1992年發表首例魚類粒線體全基因組定序,據此辨認魚類的親緣關係和遺傳距離,幫助臺灣魚類追本溯源,並建立全世界十幾種鰻鱺的親緣關係,堪稱鰻魚的鑑定專家。

世界首例魚類粒線體基因組定序完成的纓口臺鰍
世界首例魚類粒線體基因組定序完成的纓口臺鰍

臺灣河川生態保育與生態工法先驅者

榮獲國家地理雜誌頒發的「2017年華人探險家獎」
榮獲「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獎章」

「研究淡水魚類的分類學需要到野外調查去採集,可是多年下來,發現河川裡的魚類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少,才發覺不當的水利工程讓生態一直遭受破壞。」
也因此,曾晴賢教授跨領域到生態工法,運用自然生態的智慧做工程,用魚的角度思考,幫助洄游魚類回家,幫陸蟹建導引牆,協助陸蟹過馬路。

榮獲「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獎章」證書
榮獲「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獎章」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