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展暨座談會,時間:2010年1月8日至3月31日,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分館複合閱覽室

啟蒙者:詩人的唐文標

唐文標現代詩作特色與其創作反思(劉正忠教授座談內容擷取)

他最早在台灣發表的詩是在一九六二年的時候,在臺灣的《創世紀》還有《現代文學》《幼獅文藝》這些都是所謂現代主義很著名的刊物上面發表。從這些我看過的有限詩稿裡面,我大概得到幾個印象:第一個,他的抒情性蠻強,他寫年輕時候的苦悶;另外他喜歡用古典的詞彙跟意象,這跟他平常喜歡讀古詩、引用古代的詩詞有點關係;第三個,他其實用了蠻多所謂的現代主義引以為傲的那些技巧。當然他風格多樣,我只是概略歸納出這三個特徵。

看過他早期的詩之後,再來看他這三篇文章,特別是第一篇〈衰弱的現代詩〉就會覺得特別有趣。現代稱「唐文標事件」為「關唐事件」,好像跟關傑明先生並列在一起,關傑明的文章是一九七二年發表,唐文標的主要文章是一九七三年發表,可是我們仔細看唐先生在書裡面留下的線索,他說他的文章是在一九七○年的冬天完成,也就是說,幾乎跟保釣事件幾乎同時發生,所以他對現代詩的批評,可以連結他政治社會的關懷,也可以說是同樣的精神下的一種產物。但我認為他跟關傑明雖然有些相互呼應的東西,因為唐先生也有文章直接呼應他,可是,唐先生也講,基本方向上他贊同關先生,可是有些理念部分他不同意,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可能在於,第一個,關先生是英文寫的再翻成中文,看的可能也是翻譯的選集,從「台灣現代詩」的選集,雖然名字是《中國現代詩》,可是其實是「台灣現代詩」的選集。他是一個從外部進行批評的人。可是我一開頭講,唐先生年輕時候的追求,我們就注意到原來唐先生其實是一個從黨內叛逃到黨外的人,他是一個現代詩的追求者,也結交了一些現代詩人的朋友,也投稿發表到所謂現代詩集團的刊物,所以這種角色有一點像我們常常講魯迅在批評封建傳統的時候,魯迅把自己當成是封建共犯結構的一部分,他不止把他的批評者當成攻擊對象,他把自己也包含到那個對象裡面去,所以形成一個中間結構的,那樣特殊的談法。唐先生的第一篇很著名的〈衰弱的現代詩〉裡面的舉例批評,很有趣地就包含了他自己的詩。其實他不算是當時很有代表性的詩人,可是他卻故意把自己拿進來批評,我認為這裡有一個特殊的過來人內賦的自我批評的意義,我們今天的題目如果是詩人的唐文標的話,那幾篇文章雖然有社會的意義、有不同的意義,我把它反過來講,就個人意義來講,他也是個自我批判的過程,這也是這文章讀來特別立體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