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活動

文獻捐贈簽約(左為謝小芩館長)由本校歷史所、臺文所、人社中心及圖書館合力策劃紀剛先生訪校系列活動「看歷史‧讀文學‧品記憶‧想未來」,於2009年5月21日起上午舉行。紀剛先生將《滾滾遼河》部分手寫原稿及一批地下情報文物,捐贈給本校圖書館典藏,館方並自當日起,推出為期一個月的「紀剛先生手稿暨滿洲國主題文獻展」。文獻展內容包括罕見的滿洲國首都警方內部監控左翼文化活動、藝文活動可能有間諜的偵查報告等秘密檔案,以及當時國民黨在滿洲國佈建地下情報組織的詳細名單,其中可以看到地下工作主管對於成員個人的性格描述,比如「沉穩」、「老實、負責」,少數人則被評為「遇事退縮」。此外,本校臺文所與歷史所師生已於四月間多次為他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期望將來結合其捐贈的手稿文獻等相關資料,能為因政權更迭而屢遭刻意改寫的滿洲國歷史,彌補史料,並能提升清大學子的社會關懷以及作為公民的責任。

 

論壇實景(左到右:李卓穎教授、趙玄同先生、紀剛先生、黃光國教授、柳書琴教授)而21日晚間舉辦的「清華論壇」講座,由紀剛先生主講「記憶.反省.寬恕:再訪風雲變幻的『滿洲國』年代」,並與當年同志趙玄同先生以及父親為滿洲國御醫的黃光國教授對談,一探日治時期臺灣與滿洲國不為人知的歷史淵源。紀剛先生首先引領聽眾進入時光隧道,回憶著70年前的漫漫長夜,感慨萬千。紀剛先生將當時成立的「東北黨務專員系統」青年地下抗日組織的行為與活動,視為逼日投降的第三顆原子彈;他們用生命抗日並以文字記錄,堅持著中國人不被奴役的精神,盪漾起大家心中澎湃。隨後,趙玄同先生簡述當年東北同胞們如何赤手空拳對抗日本。緊接著,黃光國教授以一連串的投影片引領進入1934年後的滿洲國,說明溥儀與日軍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御醫父親一生的起伏。而當讀者好奇問起《滾滾遼河》中孟宛如和黎詩彥的真實身分及與紀剛先生的關係,紀先生則婉轉表示,「我想忘卻,不談過去,卻仍藏不住秘密。名字,可代表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孟宛如的人生如其名『宛如一場夢』,而黎詩彥則彷彿身在廟中的失群之燕,只能孤寂一生。」近論壇尾聲時,楊儒賓教授則獻上意外驚喜,他拿出個人收藏與滿洲國及台灣史有關的圖像文物,並承諾將捐贈給本校。最後,則由人文社會研究中心黃一農主任頒贈「厚德榮譽講座」獎章及獻上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