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葉均蔚About
臺灣土生土長的清大博士 以1003歲的張載名言為座右銘

葉均蔚教授出生於宜蘭南澳,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熱愛思考、喜歡解決難題。17歲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三時又轉材料系,一路由學士、碩士、博士到成為材料系的講座教授,在清華超過了半個世紀。高中時感動於北宋理學家張載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故一生以此為座右銘,他認為今天能受到國內外肯定,全是國家社會的栽培,因此要以所學立足台灣,貢獻世界,永續經營。

研發玻璃蝕刻技術、投入創業 創立家族企業

葉均蔚教授在研究生時期就開始自創技術,研發玻璃蝕刻技術,做出成本更低、品質更高的美術燈用玻璃。利用父親的退休金,創立家族企業。由他負責研發的產品包括冷藏櫃不會結霜起霧的導電玻璃門和道路上可耐戰車重量的反光貓眼等,都是實用又大幅改善產業的產品,也因為這些從零開始開發玻璃的技術和歷練,奠定了研發高熵合金的堅強自信心及毅力。

科學家以突破性思維 顛覆長久的材料傳統 創造全新科技領域

在科學領域中,創造出「前無古人」的成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不過從小總是充滿奇思異想的葉均蔚教授,進入學術研究領域依舊喜歡突破性的挑戰。

1995年,葉均蔚教授率先提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 HEAs)」全新名稱及概念,並論述其突破性的原理及核心效應。《Nature》期刊於2016年〈Mixed-up metals make for stronger, tougher, stretchier alloys〉專題報導臺灣為高熵合金研究發源地,稱他為高熵合金的第一人,為臺灣開創全新科技領域,引領世界投入高熵合金及高熵材料的研究,受國際學術界譽為「高熵合金之父」。

因此,葉教授2021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肯定其在高熵合金材料領域對臺灣乃至於全球的貢獻。他所帶領的團隊讓臺灣成為高熵合金材料學術及技術的全球領先者,並獲得國科會(原科技部)及教育部雙補助,於2018年成立世界第一個高熵材料研發中心。

2016年5月《Nature》報導肯定葉均蔚教授高熵合金的發明以及臺灣為發源地的事實。國科會與清華大學旋即於同年6月召開記者招待會,中外媒體皆大幅報導。

葉均蔚教授獲頒2021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與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及家人合影。

葉均蔚教授研究團隊於材料系系館前合影,照片中前排左三起向右依序為林樹均教授、葉均蔚教授、蔡哲瑋教授。

2011年5月,葉均蔚教授與陳瑞凱教授受美國空軍實驗室邀請赴美國Dayton美國空軍實驗室演講及參訪,並在會客室討論高熵合金合作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