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本色之美

科學與藝術交織的植物標本再進化

植物標本對於植物學研究極為重要,它是植物存在的證明,也是進行DNA研究的重要素材來源。2006年,李家維教授前往中國大連博物館,被擺放小黃瓜與桃子的瓶裝標本所吸引而購入收藏,經過半年,發現標本還保持原色,驚訝之餘,和學生著手鑽研標本的成分,經過持續研究,成功利用有機酸類的醇類溶液調配出穩定花的花青素,從而應用於更精準的花朵型態保存,讓標本保持栩栩如生的嬌容。後續更發展出將浸泡過的鮮花、蕨類封存在透明的樹脂中,避免化學藥劑滲漏,成為研究性與觀賞性兼具的「植物原色包埋標本」。這項技術的研發,讓原先使用已久的「臘葉標本」、「浸液標本」技法之外,有突破性發展。

過去的植物標本技術,以有數百多年發展歷史的臘葉標本為主,將植物壓扁、脫水、乾燥,製作方式簡便且容易收納,植物學者廣泛採納,但此種作法僅能保存植物輪廓,研究者並無法觀察它原本的色澤以及立體樣貌。

浸液則為另一種常見的標本儲存方式,以含有特定比例酒精、福馬林等防腐物調配水溶液,常用含水量高的植物,例如多肉植物或漿果類。此種標本保存方式,可保存植物的立體形體,但同日久植物顏色會逐漸流失。

原色包埋標本的研發,有助於研究者了解植物的原色及立體型態,減少仰賴原始採集者主觀性的標本紀錄註解,而其透過樹脂包埋呈現的透明感,更讓標本在科學之外多了一份藝術性。本單元邀您一起欣賞,李家維教授師生的合作,這些植物原色標本所散發出「本色之美」。

永恆的盛放

精選展場展示的10種原色包埋標本,
細細呈現花朵封存時光後的盛放姿態
(資料提供:林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