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村校長 | 張維安院長 | 黃一農主任 | 楊儒賓教授

當東方遇見西方,兩個文明的碰撞產生許多火花。十六世紀中葉,耶穌會士的東來,啟動了東西文明首次大規模的遭遇,兩種文明中的宗教、教育、自然知識與技術傳統經由接觸,進而相互交流與吸納,到相互競爭、衝突與比較的互識互補階段。西方文明在開放的基礎上,從發現、學習到超越,透過中西文化的融通中嘗到實惠的甘霖;中國亦在此時期開啟了西方文化的輸入。

澳門,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個貿易港口,也是基督教在中國最早的傳教基地,在近代中外關係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16世紀中葉,中西文化交流與基督教的傳入同時發生,在當時處封建時代晚期的中國,作為來華貿易的葡萄牙人居留地的澳門,自然而然成為明清時代中西方往來與文化交流的一個極重要窗口。依靠這樣的窗口,中西文化交流不絕如縷地延續下來,直到今日,澳門仍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發揮著作用,而「澳門詩」,包含了語言文化、音樂藝術、物質文化與宗教文化的內涵,正是澳門這處窗口所進行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映。

雖然歷史活動無法像自然現象般有齊一的物理律則,不過,當東西兩種文明傳統遭遇時,在歷史資料中仍留下相當多可進一步探究的線索。若以科學史、思想史、東西交流史、海洋史、軍事史、藝術史、貿易史、教育史、出版史、古籍研究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討十六世紀末以來近代東西文明的衝撞,必能從諸多嶄新的面向及方式重新建構這段歷史。

以此學術構想為基礎,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希望能成為國內此主題重要的研究與資料中心,除支持與鼓勵投入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亦持續充實此主題之學術資源,其中尤其在西方國家至東方擴張或探險的原始日誌或報告方面,將有機會建立全亞洲最豐富的收藏。本次特別邀請蘇樹輝博士以中西文化交流關懷為主,於人社分館展出「澳門文化雙面神詩選」的書法展,一方面展現出蘇博士書藝之精湛,一方面從書法作品的內涵反映出其對中西文化交流的關懷,對於藝術與學術研究均有極大的貢獻。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黃一農主任

200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