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介紹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1941年6月27日-1996年3月13日)出生於波蘭華沙,以作品《三色》和《十誡》聞名。
奇士勞斯基在1964至1968年進入羅茲電影學校期間,興趣從戲劇導演轉為紀錄片,早年主要以拍攝記錄片電影為主,第一部紀錄片電影《職員》(Personnel,1975)在曼海姆電影節奪得了他的第一個獎。1988年的《十誡》獲得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費比西獎,迄今則仍然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
奇士勞斯基最後的四部電影全部是與他國合作的作品,這些電影關注於道德與精神哲學上問題,類似於《十誡》和《機遇之歌》,但更加抽象,更少的演員,更多的內在情節和更少對公眾的興趣。這四部作品是他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遠遠超過了他的其他作品。其中第一部作品為《雙面薇若妮卡》(1990年),使得伊蓮·雅各一舉成名。而後的《三色》三部曲(《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是他繼《十誡》後最精彩的電影,也是他在國際上的第一次商業成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作品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
電車 | Tramwaj |
辦公室 | Urząd |
祈願音樂會 | Koncert życzeń |
攝影 | Zdjęcie |
洛茲小城 | Z miasta Łodzi |
在我當兵時 | Byłem żołnierzem |
工廠 | Fabryka |
集會前 | Przed rajdem |
合唱 | Refren |
弗羅茨瓦夫和錫隆納葛拉之間 | Między Wrocławiem i Zieloną Górą |
銅礦廠安全與衛生準則 | Podstawy bhp w kopalni miedzi |
71年工人們:沒有我們就沒有關於我們 | Robotnicy'71 Nic o nas bez nas |
磚瓦工 | Murarz |
地下人行道 | Przejście podziemne |
X光 | Prześwietlenie |
初戀 | Pierwsza miłość |
履歷 | Życiorys |
人員 | Personel |
醫院 | Szpital |
傷痕 | Blizna/ The Scar |
石板 | Klaps |
寧靜 | Spokój |
自夜間守衛的觀點 | Z punktu widzenia nocnego portiera |
我不知道 | Nie wiem |
七個不同年齡的女子 | Siedem kobiet w różnym wieku |
愛好者 | Amator /Camera buff |
車站 | Dworzec |
名嘴 | Gadające głowy |
短暫的工作日 | Krótki dzień pracy |
機遇之歌 | Przypadek |
不絕之路 | Bez końca |
有七天的那一週 | Siedem dni w tygodniu |
殺人短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 Krótki film o zabijaniu |
情路長短調 | Krótki film o miłości |
十誡之一:生命無常 | Dekalog, jeden |
十誡之二:進退維谷 | Dekalog, dwa |
十誡之三:黑夜漫遊 | Dekalog, trzy |
十誡之四:父女迷情 | Dekalog, cztery |
十誡之五:殺人影片 | Dekalog, pięć |
十誡之六:愛情影片 | Dekalog, sześć |
十誡之七:真假母親 | Dekalog, siedem |
十誡之八:心靈之罪 | Dekalog, osiem |
十誡之九:婚姻之鑰 | Dekalog, dziewięć |
十誡之十:遺產風波 | Dekalog, dziesięć |
雙面薇若妮卡 |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
藍色情挑 | Trois couleurs : Bleu |
白色情迷 | Trois couleurs : Blanc |
紅色情深 | Trois couleurs : Rouge |
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說 | Krzysztof Kieslowski: I'm So-So... |
天堂奔馳 | Heaven |
情獄 | L'en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