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選單
京劇與清華人物 | 京聲京事 — 京劇舞臺上的人生百味

公務行程再緊湊,也要進行「推活」
—— 梅貽琦校長

1956年1月,清華大學復校籌備處於臺北成立。翻開梅貽琦校長寫於當年1月1日的日記,除了有接待賓客、參訪等行程之外,必定會注意到他還去看了京劇。總計整個一月份裡,梅校長外出看了四次京劇,還有一天晚飯後聽京劇唱片。每一回看戲或聽唱片,梅校長都會在日記裡詳加紀錄劇目。 同年10月4日,前往新開幕的三軍軍官俱樂部,一口氣看了《大登殿》、《古城會》、《定軍山》。 這位平日寡言的校長,雖然日記多半寫得精簡,但卻讓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原來在他繁忙的清華歲月裡,戲曲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不但喜歡看戲、聽戲,甚至還不時穿插觀劇短評。

梅貽琦校長

安祈老師來上課
—— 把國光演員帶進教室

1980年代的清華建立了人文社會學院,戲曲課程自此在新竹清華園生根,而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安祈老師。 在清華專任的二十多年歲月裡,安祈老師每個學期開設戲曲課程,講授內容涉及劇本研讀、戲曲編劇以及現當代戲曲等,方方面面涵括戲曲的歷史與美學精髓,同時更展示了戲曲與時俱進的活力。 戲曲的傳唱,要在清華校園延續下去。清華既是安祈老師的「老家」,中文系又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有著良好的合作默契,於是台積電與國光的「戲曲傳承計畫」正式於2021年9月啟動,清華「京劇新美學」系列課程就這麼拍板敲定。 賞析課由安祈老師帶領,邀集戲曲學者、專業演員賞析國光劇團歷年經典劇作。知名京劇演員魏海敏、唐文華、盛鑑等均曾親臨課堂。

國光劇團提供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國光劇團提供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黃文英老師《金鎖記》服裝設計圖樣

教書 x 行政 x 編劇三刀流
—— 趙雪君

趙雪君,劇本工作者,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任職臺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編劇作品包括《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等,獲得多項獎項肯定。 雪君老師身兼「教書、行政與編劇」三職,其中編劇工作是收入最低的。之所以仍然堅持寫作,是因為對戲曲有著深厚的熱愛。有時是為了情義,有時是因為劇團提出的製作方向而想嘗試新的創作。她也坦言,寫作對她來說並不是單純寫作,而是需要與生活、工作等方面取得平衡的一種追求。

「先衡量好怎麼過日子,再決定寫不寫吧。」這句話是雪君老師對想要從事戲曲編劇工作的人提出的建議。

「寫作對我來說,不是單純寫作,而更像是一架需要隨著情況改變而盡力維持平衡的天平。以前靈感一來,便是縱情任性寫到天亮,當時正青春,就算有什麼也當沒什麼;後來年紀漸長、又有了正職,沒有寫到天亮的本錢了,就開始調鬧鐘四點起來寫,寫一寫收包包去上班。」 「我也刻意練出用手機寫劇本的習慣,因為要照顧孩子,只能放棄當學生時那種專心、無人打擾的寫作環境。用手機寫當然不是因為靈感沛然無時無刻都能寫,而是手機在手邊,有事沒事瞄一眼,想一下,不知怎麼,似乎可以幫助我在好不容易擠出來的片刻時間比較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當前,雪君老師發現行政工作占據了太多時間與精力,導致寫唱詞的效率下降。她正思考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趙雪君 國光劇團提供

寫劇本遇到瓶頸時,怎麼突破?

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我沒有寫分場大綱的習慣,就是單純順著那些情節對白把故事寫出來;而後為了跟劇團溝通劇本方便,我開始寫詳細的分場大綱(2個多小時的戲,分場大綱約莫3000字),大概在分場大綱的階段就將人物性格、情節發展以及整齣戲所想表達的東西確立下來。 我寫的是戲曲劇本,所以當骨幹已經確立後,卡住的時候有兩種狀況:對白與唱詞。對白卡住、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我會檢視前面一些的部分,是不是某小情節塊發展的不好,有所懷疑後(某種抓漏)往前面的部分重寫;也有的時候不是前面小情節塊沒發展好,那個時候只能時不時想一下(但不能太用力),說來好玩,常常洗澡洗一半就知道該怎麼寫了。 唱詞寫不下去往往是找不到押韻,這時候也只能拿出信念跟它拼下去,有時候運氣不好,好幾個鐘頭傻坐在那裡只有四句。這一年多來我開始接學校的行政工作,先前我也曾經好一陣子不寫劇本,再進入時會有一點陌生,不過很快就熟悉了;覺得很奇怪的是,行政工作好像會讓我寫唱詞找押韻的能力變差(對白倒是沒影響),不知道是不是行政思維的那種腦力、跟寫唱詞的腦力互相衝突呢?目前我正在想辦法克服因行政造成的唱詞撰寫不順。

《狐仙》改編自蒲松齡《聊齋誌異. 封三娘》與魔木子《除妖怪譚. 鬼屋》。
平時還看了哪些(漫畫家、動畫師、作家)作品?

雖然仍然偏好鬼狐仙怪故事,也總能被古代筆記小說中的材料觸動,但已經很久沒有看新的漫畫了,看漫畫大概只留在三十歲以前的日子。三十歲以後,忙著生養孩子、完成博士班學業、找工作、寫劇本……以前喜歡玩武俠RPG遊戲,仙劍、軒轅劍系列都有玩前面幾代,最後一次玩的遊戲是《古劍奇譚》,生產前一個月,大著肚子窩在電腦前,明知不該久坐也不理,好像知道此一去江湖怕就是最後一回,從此當真是山水不相逢了。 而後跟通俗文化的連結因為訂閱 Netflix而全然限縮,不看漫畫、不讀小說,只喜歡連續劇,一部又一部的看下去。偏好韓劇更多,目前最與我精神相契、嘆為神作的是《陽光先生》,人之才各有所偏,因此我很少羨慕別人的筆力,獨獨《陽光先生》讓我嚮往:如果我也有機會寫一部這樣渾厚卻又動人細膩的歷史大劇該有多好呀。

當我們聚在一起,燃起內心裡的戲曲魂
—— 清華大學京劇社

安祈老師説:當年她在大學時期參與臺北國劇社,認為自己應該是最後一屆了。沒想到,在台積電X國光「戲曲傳承計畫」的推動下,又有一群年輕人加入了京劇的傳承行列,讓她感到十分欣慰。 清華大學京劇社社長林妤安成立社團的初衷,是想讓更多人接觸到戲曲藝術,讓從來未曾接觸過戲曲的人,都能逐漸喜歡上這門藝術。

清大京劇第一屆 清大京劇第一屆
社團博覽會 社團博覽會

妤安對戲曲情有獨鍾,從國中開始接觸戲曲影視、廣播電臺,高中時開始收聽 IC之音「打開戲箱說故事」,更在升大學的暑假加入新竹國劇協會。 妤安原本在選擇大學時,希望能就讀有戲曲社團的校系,但清華當時並沒有相關社團。直到 2022年 11月,她在中央大學看到崑曲的大專聯演,才意識到清華也需要一個戲曲社團。 隨即妤安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創立了清華大學京劇社。社團成立後,也獲得了首次演出的機會,與新竹國劇協會一起共演了「坐宮」、「鳳還巢」、「春閨夢」三場經典老戲。

京劇社成立後,社員們在找尋練唱場地時遇到了不少困難。

其中一位社員曾在圖書館的團體聆賞室練唱,但因為聲音太大,接到幾次投訴。另一位社員則曾在圖書館穿著「花盆底」練習,因為過於專注直接進入茶水間倒水,引人注目。 其他社員則選擇在路上人少時練唱。一位社員曾在十八尖山練唱,但人潮實在太多。另一位社員則曾巧遇社員在機車塔練唱。社長妤安則是自己邊看網路,邊練唱。 清華大學京劇社的成立,讓喜歡戲曲的人有了一個抒發興趣、找到同好的地方。社員們可以一起學習戲曲的唱腔、身段、表演,也可以一起討論戲曲的歷史、文化。透過社團的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戲曲這門藝術,讓它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校內創社公演《武家坡》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 清大京劇社首次參加全國大學京崑聯演,《白蛇傳》〈遊湖借傘〉
清大京劇社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