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展暨座談會,時間:2010年1月8日至3月31日,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分館複合閱覽室

他永遠年輕:唐文標與他的文學理想

  • 座談日期:103年 11月26日
  •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總圖書館 清沙龍
  • 主持人:陳建忠教授
  • 與談人:陳萬益教授、林淇瀁(向陽老師)教授

永不妥協的改革(林淇瀁教授/向陽老師座談內容擷取)

我們那個年代,就誠如剛剛陳老師、陳教授所說的,是思想被封閉的那個年代,言論被控制的年代,要讀1930年代的小說,或者讀魯迅必須要偷偷摸摸的。我記得我大學時候都是靠香港僑生,從香港帶各種1930年代的書進來,進來的時候封面要撕掉,把它的封面弄成「國父思想」,後面包的是魯迅的自傳,就這樣帶進來。帶進來之後,我們要影印,那時候沒有像現在這麼多的影印店,要拿到書店,要拿到書店然後交代它半夜十二點它才印,白天它不能印,印完了我們第二天再去拿,就用這種方式。所以那個年代能夠看到像唐文標這樣,大剌剌地、直接地、直率地告訴我們要拋棄那些狼,要放棄那些狼,所以感動。作為評論家,唐文標他曾經自己稱他自己是「第一雜家」,果然也是哦!他談詩也談電影,談論戲劇而且還出了一本他的戲劇詩,他也評張愛玲、批評金庸,批評金庸的部分一般人比較不曉得,等一下我們會談到。他的興趣非常廣泛,他知識也非常廣博,可是在我來看他的主張跟他的觀點是一致的,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左派,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雜家,砸你的家,用石頭來砸你的家。

他反對沒有味道的藝術,什麼叫沒有味的藝術,就是沒有人的味道,他反對這樣的藝術。他主張作家包括學者、知識分子都應該努力參與社會工作,保持對人的一個觀察。他也主張要戳穿現實的瘡疤,把陳年的惡毒揭露,要走向永不妥協的改革,這也是在他剛我們談那個路的那裡提到,他說他是反對走美國的路,而我讀大學的那個年代,包括萬益兄讀的那個年代,台灣的口頭禪就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台灣的文化就是美國的文化,就是資本主義式的文化,可是它一方面又是一個封建型的、獨裁的制度跟社會,所以年輕人苦悶,通過了唐文標得到了一些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