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
演員身體訓練法
「海訓」留影。
解嚴前後,舊的戲劇詮釋手法魅力不再,新的劇場表現典範尚未誕生。劇人們面對的,除了「戲劇可以演些什麼?」,還有「戲劇可以怎麼演?」的問題─是要採用話劇的口條?還是戲曲的唱念?是要寫實表演?還是要風格化?⋯⋯身為導演的田啓元,很快就意識到追求表演新語彙需要更新載體—即身體—的迫切性。他說:
我們是否該面對「什麼是中國人的身體?台灣人的身體?」這麼包袱的問題,或「什麼是我們的身體?」如果說芭蕾、現代舞是西方文明的產物,歌舞伎是日本文化的身型,那什麼是我們這塊泥土上混著傳統、現代、不協調—即放縱又制約的身體呢?(田啓元,1995)
田啓元從文化的身體入手,逐步發展他獨特的演員訓練方式。在排練《白水》時,他便設計了「山訓」與「海訓」,讓演員「早上在溫泉中練功,中午在河裡,晚上在海水中不斷地去感受」全面性的感官體驗,在自然環境的刺激下開發自我身體表達的潛能。他又創發了「木馬腳」,透過降低重心的穩定行走過程,鍛鍊細膩敏銳的身體覺察力,不但是臨界點團員必練的基本功,也吸引許多劇場人前來學習,步步傳習至今,已成台灣小劇場足跡深刻的身體記憶。
(撰稿:石婉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