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楊覺民

楊覺民教授-清華核工與台電、故宮合作的推手

「民國四十九年夏,僥倖考取了清華大學研究院(准考證上是這樣寫的,雖然學校似乎從來沒有過這個編制)。中秋節後,帶著簡單的行李,由台北乘火車至新竹報到。從車站到校園門口三公里的路上,薄暮中車馬稀少,幾乎沒有行人…沒到赤土崎公車站,就先看到右側一片黑壓壓的矮樹叢,進入大門,經警察先生指點,繞過辦公樓,沿著樹林中的煤屑石子路走了好久,才到成功湖邊的學生宿舍……」(出自:楊覺民,〈懷念二十年前〉,《清華校友通訊》新79期,頁43-46,1982。)

楊覺民教授於1960年考入原子科學研究所的核子工程組,1962年在曾德霖教授指導下完成碩士論文,後於1967年獲得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核工博士學位。其實,在1947年隨舅父來台前,楊教授經歷了一段辛苦的童年生活。10歳時經逢戰亂,家道中落,又與隨政府去大後方工作的父親失去聯繫,其間無論磨麵、禱米、擔水、砍柴等,諸事都得親自操作,尤其到了冬天手腳凍裂出血,但其仍不以為苦,一面協助家事,一面奮力求學,在日軍佔領下,刻苦地完成小學至初中的教育。來台時先入建國中學就讀,畢業後雖考取台大電機系,卻因經濟因素轉考海軍機校就讀。曾於1956年支援金門作戰,隔年奉派至澎湖海軍第二造船所任中尉副工程師。

春風化雨之始、與故宮和台電的合作

1968年楊教授從美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回清華,任教於核工系,開授核工原理及中子遷移理論等課程,極受學生崇愛,為其春風化雨之始。1970年接任核工系系主任,協助規劃核子工程研究所的成立,並任首任所長兼系主任。在教學、行政與研究之外,楊教授同時也展開與故宮及台電的研究合作。在故宮方面,以中子活化技術研究青銅器及陶瓷古物中的微量元素成份,協助古代文物的鑑定工作。與台電合作,則是設立核能發電人員基礎課程訓練班,即先在清華接受基礎訓練與後續的語言訓練後,再赴美國接受專業訓練。從1968年至1978年間,清華共辦了11屆台電訓練班,培訓了583人。卸任主管職務後,楊教授於1977年奉派前往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輻射中心,協調將台電核能人員訓練計畫於兩年後轉移到清華,並同時前往通用與西屋等公司的核能訓練中心,考察及參與他們的專業訓練。爾後台電的核能電廠技術人員在原科院受訓3個學期,結業後再前往外國設備廠商處接受在職訓練。這樣的加強型訓練班一共進行3期,培訓了48人。核工系也從中獲得不少經費來增聘師資,以及進行實驗室設備的汰舊換新。

「人源」解決「能源」

爾後當台電要大力發展核能發電事業時,楊教授即建言台電應提高核能電廠人員的素質,以充實和優質的「人源」解決「能源」的問題,同時保障核能電廠的安全。為此,楊教授除建議核工系新增雙班外,又說服台電在清華增設培訓獎學金,提供志願簽約畢業後至台電工作者高額的獎學金。此一遠見,讓留在國內服務的核工專業人才在質與量都提升了不少。

妙筆生花的文筆

1978年起,於教學之餘,楊教授又負責《清華校友通訊》的總編輯,其以妙筆生花的文筆為每期通訊撰寫〈園裡趣譚〉,內容輕鬆逗趣,除讀起來讓人心曠神怡外,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其充滿熱情、幽默感和人情味的處事風格:

多年前筆者的胸前被一支漏油的原子筆染污了一大塊,在辦公大樓前指著自己對博衣信(教)先生說:『諾,這裡有個好的材料科學問題,給您們研究』,博先生回答:『原子筆漏了,該是您們原子核工程研究所的事吧!』」(出自:楊覺民,〈園裡趣譚-材料問題〉,《往事如繪 楊覺民教授遺作選集》,頁34-48,1992。)

「學校裡負責行政主管的各位先生們都有開會太多,不勝負擔的感覺,有天有人向教務長李怡嚴先生建議,該設法減少一些才是。李先生很願意接納這個建議,不過為了表示民主,他說:『找時間開個會討論討論吧!』」(出自:楊覺民,〈園裡趣譚-減少開會〉,《往事如繪 楊覺民教授遺作選集》,頁34-48,1992。)

熱情參與校友事務

爾後楊教授又被清華同學會推選為副會長兼副總幹事,熱心為校友服務,凡遇海內外校友回清華參訪,便會負責接待、陪同參觀,甚至擔任「會報」這些繁瑣的工作,且甘之如飴,無形中成為清華校友間不可或缺的黏合劑。1983年代表清華致贈畢業滿60年的紀念金牌給孫立人將軍,由其公子楊重熙教授(1983級化學系校友)開車,一同前往台中孫府(那時孫案尚未平反,孫將軍行動有所限制)。從此楊教授與孫將軍締交,其更在百忙之中替孫將軍整理自傳,鍵入電腦,在《中國時報》長期連載,此舉極為低調,少為人知。同年在清華擔任訓導長達18年之久的洪同訓導長,因限齡卸職,由楊教授接任。其處處均為學生著想,例如主張宿舍必須在深夜關燈,使同學有足夠睡眠。每在行政會報討論此事,可見愛護學生之深切。

「楊覺民教授紀念獎學基金」成立、《往事如繪》出版

1991年8月楊教授因病辭世,一週年後,原科院為其著手進行兩項有意義的工作。其一是成立「楊覺民教授紀念獎學基金」,用以延續楊教授畢生為國家核工培植專業人才的遺願;其二是將楊教授生前發表與未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以「往事如繪」為書名發表,讓後世知曉楊教授的才華,以及其對社會、對清華、對核工的貢獻與熱愛。

「如果問我還有甚麼最後遺言的話,那就是我平常公餘常喜歡買些稿紙,塗塗抹抹。幼逢戰亂,家遭變故,辛酸血淚,罄竹難書。少年從軍,海闊天空,四處飄泊,出生入死。後來棄武習文,轉業核能,教書期間,比較清閒,前後記下不少可敬的人,可愛的事,當然也有光怪陸離,可惡可恨的……這些東西,以前都沒給你看過,看後如認為不值一文,請燒了祭我;值得呢,那就以『往事如繪』為名,出本書吧,多少能收些版費貼補生活,我泉下有知,也可稍安。」(出自:楊覺民,〈驚魂記〉,《往事如繪 楊覺民教授遺作選集》,頁17-20,1992。)

影像回顧

文物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