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楊毓東

楊毓東教授-原子爐創建先鋒者

「若干年前進口精密測量儀器非常困難,想作一些基本研究,非自己造儀器不可……這一作,就是好幾年,不成功是意料中事。要儀器精密就要在設計及動手造時步步小心,別人看來好像多餘。經過一些日子,總算製造完成了,但一試便知又是失敗,心中真是涼了半截,一切又得從頭再開始。這種滋味,過來人心裏都有數…就在完成測試及校準之後,發覺西方科學所想出來的方法,也有應該檢討和改進的地方。雖然時間勞力用得不少,能讓人明白金錢買不到的經驗,不是也很值得嗎?」(出自:楊毓東,〈試製「簡易定頻率物理信號探測系統」的感想〉,《清華校友通訊》新49期,頁14-15,1974。)

這是1974年物理所楊毓東教授,以創製「簡易定頻率物理信號探測系統」榮獲徐氏基金會「科學獎」,於受獎前夕寫下的感想文。1986年自原科所核反應器組退休的虞斌先生,曾回憶到,楊教授做研究時需要很多特殊裝置,在買不到現成的情況下,會直接找有空檔的車床自己動手做,做出來的東西也很精美。

創建原子爐的幹部之一

楊教授為初期協助梅貽琦校長創建原子爐的幹部之一,於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服務於國防部兵工研究院,1955年因服務績優,獲美國國際原子能(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稱AEC)計畫支持,前往美國參加原子能科學及核反應爐工程訓練課程,在阿岡國家實驗室進行約一年的短期訓練。1956年楊教授開始與梅貽琦校長密切聯繫,隔年在梅校長的支持下,在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完成物理碩士學位,期間也時常寫信向梅校長報告學習狀況。

在阿岡工作正進行中: (a)中子熱化試驗。 (b)原子堆迴旋儀(Pile Rotator)已經阿岡審核認可,又為I.I.T認可為論文,晚正努力期能如期做完。」(出自:1957年09月20日楊毓東致梅貽琦信。)

在密大入學後,將專著重兩點:一、原子爐控制系統原理及試驗。二、中子理論。預計明春修完回國。」(出自:1957年05月20日楊毓東致梅貽琦信。)

1957年至1958年,楊教授奉梅校長之命參與「核反應爐購置計劃」。當時美國西屋公司、奇異公司(G.E.)、B&W公司以及一家飛機製造公司造商皆提出供應計畫及價目,楊教授曾細心過濾各公司提出之資料,並持續不斷地寫信向梅校長報告內容與心得:「比較三家說明書,覺得G.E.的游泳池,用普通水泥,比較適合台灣情形。如果用硫酸鋇(Barytes)不知台灣出產否,如由外國運入,共要六百噸。如不能用普通水泥代替,也只好運入。但是G.E.的游泳池以普通水泥為原料,似乎對我們有利。AMF對於水池材料也提到可以按當地材料狀況更換成份…」(出自:1957年11月12日楊毓東致梅貽琦信。)

任原子爐訂購聯繫者的必要性與不可取代性

1958年1月28日奇異公司同意以美金492,500元興建清華原子爐。簽約前,楊教授開始替梅校長奔走商洽,與奇異公司商討訂定合同,並與負責原子爐建築工程的張昌華建築師溝通討論,同時不間斷地寫信向梅校長報告。除梅校長提問外,楊教授也會主動發現問題,記錄下來以便下次再與廠商討論。此外,同年2月,楊教授留美時間再次到期,為此,梅校長寫了一封長信給李熙謀,告知楊教授留在美國擔任原子爐訂購聯繫者的必要性與不可取代性:

但訂購原子爐之計劃須詳細商討者問題甚多,必須有楊君在此隨時聯繫,不但學校與公司情形容易表達,而在通訊商量之時間亦可省卻許多。錢王二君已在阿岡訓練十月…但究不如楊君訓練之久,經驗之多,且自琦到美兩月有餘,所參觀及調查之數家公司,多約楊君同去,各方情形更為熟悉…日前已遣楊君偕同張昌華君等往西部San Jose(奇異公司原子能製造部份)與該公司技術人員商討詳細設計問題,數日之後,待有大概規定,張君返台,楊君即留彼處任聯繫工作,所謂聯繫者,非即轉達消息,必須本人明了內情,方可作詳確之報告或作臨時之判斷。楊君在其空暇時間,亦擬囑其至Li. Of Calif研讀一學期以多增廣學識…」(出自:1958年02月17日梅貽琦致李熙謀信。)

於是在梅校長的協助下,1958年6月30日至7月31日,楊教授繼續留在美國,與曾德霖、李應庚、王顯璨、錢積彭、鄭振華等人,在奇異公司參加受訓,同時也在梅校長的指示下,扮演受訓者中間聯繫的角色,定時向梅校長報告諸位的近況。同楊教授等6人白天在奇異公司受訓,晚上則進行工作討論,並隨時就未來清華原子爐工程、設計圖以及儀器設備等事宜,與奇異公司商洽,一起為原子爐建置的謀劃努力到最後一刻。訓練結束後,他們受梅校長的資助前往歐洲各國參觀原子爐後返台,途中經比利時參觀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the Brussels World's Fair),及赴日內瓦出席第二屆國際原子能和平用途會議(the Second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Atomic Energy),從中搜集相關資料,先行寄回台灣。

學生眼中的非典型教授

楊教授回國後,順利任教於原科所。其原服務於兵工研究院,但赴美期間其學習和生活皆以原子爐建置為核心,便希望回國後能調派至清華服務,專心投入原子爐工程。此事獲得梅校長支持,並為其安排教職員宿舍以安頓家眷。楊教授曾兼過物理組主任,除了在物理系所負責固態物理實驗的教學,也致力於能源物理應用的領域。物理所1970級的畢業校友謝錦銘,他的論文指導教授之一即為楊教授,在他的回憶中,楊教授是位看起來不像典型教授的老師:「當時的清大物理有多位重要的旅美學人擔任客座教授,而他的指導老師-楊毓東教授非常認真,曾聽聞他為了實驗作到半夜時為了找參考書,溜進圖書館找參考書,這也是他印象中一位不像典型教授的老師,也顯示清華風氣的自由與開放。」(出自:國立清華大學產學合作辦公室,〈謝錦銘/揚明光學獨立董事〉,出自《創業清華》,頁28,2011。)

自始至終不負所托

1983年7月楊教授自物理系退休後,與妻子兩人前往美國德克薩斯州定居。自1958年返國後,楊教授即在清華默默地實現他對梅校長的承諾,不僅協助原子爐建置,也致力於教學實驗,為清華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學子。透過楊教授一封封親筆寫給梅校長的信,字跡工整、內容詳細,必要時在一旁輔以圖示,我們看到清華早期以原子科學建校的艱辛、看到梅校長為提攜青年學子的苦心與費心、更看到當時清華人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仍不斷努力上進,認真去執行師長所賦予的重責大任。

影像回顧

文物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