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張齡佳

張齡佳館長-清華文武兼具的基石

「不管你們對於早操的怨言如何,我決不改變初衷。只要你們個個身體好,你們怎麼說我都可以……只要你們早睡早起,晨操必到,我可以擔保你們的體力足夠應付四年的功課……等游泳池建好後,正常人都不准成為『旱鴨子』。」(出自:懷文,〈張教授-談校慶觀感暨強身秘訣〉,《清華雙週刊》第21期第05版,1968。)

這是建校初期首任圖書館館長兼體育組組長,張齡佳館長接受《清華雙週刊》專訪,談校慶觀感暨強身秘訣的一席話。張館長出生於1904年,曾在大陸保持十項冠軍達二十年之久。1935年自北京清華心理系畢業,留校任體育助教。1936年赴美深造,獲春田學院(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碩士,留校擔任講師一年後,入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攻讀博士。後至玻利維亞美國學院教數學及心理學,並在教育研究所開授統計學。玻利維亞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智力測驗,即由張館長主持。因頗具績效,受聘為教育研究所所長,後踏入玻國政壇,並在當地結婚生子。

回台參與建校工作

1956年在美國華府擔任玻國使節時,遇到梅貽琦校長,邀其返國協助清華在台建校工作。當時玻利維亞駐台官員曾奉勸他繼續留在玻利維亞大展鴻圖;其玻利維亞的家人也希望他不要放棄異鄉的豐衣足食與大好前途。然而,張館長認為,即使在玻利維亞做到再大的官位、享受再優厚的生活環境,一旦自己死了,不會留下貢獻讓人記得;若回台灣從事教育事業,能讓他活在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心中。於是張館長與梅校長一同返台,共同肩負建校的工作:「當我們來到校址時,除了幾間小木屋外,什麼建築也沒有,到處是小山丘、荒田,今天的一草一木乃至於各大建築物,皆是當年以無比之毅力,慘澹經營以成……成功湖,原來是一個為叢林雜草所包圍的天然湖,根本無徑可循,我花了十一個月的時間,才把它弄成現在的面貌……」(出自:清華雙週刊社,〈教授訪問記-張齡佳教授談清華草創〉,《清華雙週刊》第143期第5版,1976。)

圖書館從無到有

1957年至1972年任圖書館館長,長達15年的時間,圖書館從無到有,乃至漸具規模,都是張館長一步一腳印努力耕耘而來。曾於1967年任圖書館事務員與組員的劉朝勝先生回憶道:「在圖書館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所有職員八點上班,可是我們其實六、七點就要來。館長本身很早來學校,因為他的家眷在南美的玻利維亞,比較沒有家累,他自己親自和我們一起整理圖書館環境,每周六、日還得打蠟…」(出自:2009年口述歷史訪談計畫,〈常東萍女士、陳榮初先生、劉朝勝先生訪談稿〉。)此外,圖書館經歷幾次搬遷,從舊行政大樓、紅樓(2008年拆除改建台達館)到綜二館,都有國軍的協助,因為書籍量實在太龐大,張館長就動用地方的人際關係處理這樣的事情。在楊覺民教授所撰的〈園裡趣譚〉即提到關於圖書館搬遷的趣事:

圖書館遷入新廈,時值上學期期末考,學校人力不足,請到鄰居訓練中心的陸軍部隊提供車輛及勞力支援,各位戰士在那一段時間,早晨來,晚上去,出入行止,有條不紊,極短時間內圖書館完成搬家,其原址得以及時整修,讓人文社會學院有了新居,是近年來軍民合作方面的頭等大事。搬家過程中,有天大韓民國貴賓到校訪問,正值大批軍車隆隆開入校區,貴賓們見到服裝整齊的軍人下車排隊,先是點頭會心微笑,似乎是終於有機會對中華民國作更深一層的觀察和認識,繼而迷惑不解,最後忍不住了向主人說:『這些部隊難道不是來鎮暴的?』」(出自:楊覺民,〈園裡趣譚-誤會〉,《往事如繪 楊覺民教授遺作選集》,頁34-48,1992。)

對清華體育的貢獻

1964年大學部成立體育組,張館長擔任體育教授兼體育組組長。在組長任內,耗費很多心思,要求學生每天早上7點升旗,當時的操場就是現在的大草坪,升旗完以後就要晨跑,跑400公尺後再做15分鐘晨操。當時還沒有大運動場,張館長便著手修建各種運動場地,曾借用5部堆高機,整整動工達11個月之久。而現在的操場即是張館長任內開闢出來:「從前的田徑場是一座小丘,先把它整平,然後再加以整理建設。」(出自:清華雙週刊社,〈教授訪問記-張齡佳教授談清華草創〉,《清華雙週刊》第143期第5版,1976。)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先生曾來清華視察,張館長便請他支援開闢操場,於是空軍的工程聯隊就來清華協助。現在的桌球館也是當時興建。在張館長的推動下,校園的體育設備日漸充足,建校初期的體育活動,也都有張館長的身影。張館長也認為好運動員不抽煙、不喝酒,在其掌管的福利社內不供應煙酒,一直保持至1973年退休為止。

迄今「無體育不清華」一直是本校的傳統,而圖書館於2013年搬遷至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後,不論在空間配置、軟硬體設備及讀者服務上,都讓讀者擁有更豐富多元的學習新體驗。相信張館長對於自己當年的投入,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文武兼具的清華人,應當會倍感欣慰。

影像回顧

文物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