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音樂開獎

自1970年代開始著手台灣童謠的採集、整理、創作及推展工作,迄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歲月。此期間,在創作方面,雖也寫了一些新的兒歌,但大多仍著墨於為傳統唸謠譜曲,以使其產生新的生命活力。事實上,這項使傳統唸謠再生的計劃,在2000年之前即告完成。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新生兒童的需求,我乃把創作兒歌的重心,轉移到為新生代寫「台灣新兒歌」的階段。

累積了八、九年之後,算算也已寫了四十餘首新兒歌。在正計劃籌策出版之際,正巧上揚唱片公司來電邀稿。就這樣,我們推出台灣新兒歌的第一主題:「台灣的寶貝動物」。規劃之初,有鑑於當今兒童已被課業及才藝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這張專輯只收錄「小黑熊」「台灣獼猴」「梅花鹿」「小鮭魚」「一隻牛仔」及「白鷺鷥隨想曲」六首,希望小朋友、大朋友們都會喜歡。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台灣也有獨特且討人喜歡,甚至別具意義的寶貝動物。例如,這張專輯所包括的六種動物:「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產的國寶熊,穿著一身黑得發亮的毛衣,突顯於胸前的白色V字形斑紋,更鼓勵著台灣人們走向「Victor(勝利)」之途。「獼猴」,是台灣特有種的哺乳動物,嬌小玲瓏,喜歡成群結隊、廣結善緣,快樂自由地穿梭於叢林之中。「梅花鹿」,是鹿科動物中最美麗的皇后,每到春天換上背部點綴著雪白斑點的新衣裳,氣質高雅,姿態婀娜,為台灣女性的典範。「鮭魚」,在淡水環境出生,之後游往大海生長,最後再回到故鄉繁殖,啟發著海島台灣的孩子們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更要有回鄉反哺母親台灣的情操。「水牛」,踏實質樸,大智若愚,不辭勞苦,一步一脚印與先民共同拓殖美麗的家園,其奮進精神值得效法。「白鷺鷥」,是傳奇的候鳥,一身潔白,三五成群劃過靛藍天空,如詩如畫。他們漫遊在翠綠田野,悠然自得的神情,正是台灣人們所嚮往,能民主而自由自在地活在美麗島上。以上六種動物,各有不同的特質,這也就是我選擇他們作為創作題材的主要原因。

鄉土音樂元素是一個國家的音樂之根,也是譜創一國新音樂的泉源;而音樂 在國際化之前必須先本土化,才可能有獨特的風格與精神,這些都是國際間所公認的法則與事實。然而,過去台灣音樂文化的發展,在以「西方音樂的主,中國音樂為輔」的政策取向之下,台灣本土音樂一直沒有健康成長的機會,被邊陲化,甚至被認為是不得登大雅之堂的低俗之音,使得台灣音樂一直無法建立自主的精神和主體的地位。而這六首兒歌,我仍然秉持著以「台灣音樂元素,創作台灣風歌曲」的理念來譜曲,希望讓孩子們能在這些兒歌的旋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台灣音樂風格之所在。

總之,這張「台灣寶貝動物」專輯,希望孩子們在聆賞、習唱這些兒歌之餘,除了能吸收台灣音樂的養份,也能體會到愛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畢竟,讓這些珍稀及別具意義的寶貝動物,和我們共存在這塊土地上,也是愛台灣的一種表現。

(為上揚唱片出版「寶貝動物歌」而寫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