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

「織金」技術原本源自於中國,日本稱為「金襴」。早於宋代文獻中就已記載皇帝送給僧人的物件上有「金襴」的字樣,至明代時改稱為「織金」,後傳到日本則還以「金襴」的漢字表示。製作過程是先將金箔打薄,貼在薄楮皮紙上面,再切成細條,織到布樣中。

日 式「織金」紋樣,相當特別,常以經緯線不同的粗細做為變化,使得「織金」的紋樣看來更為活潑。「織金」所需原料所費不貲,因而慢慢成為收藏者展現自身雄厚 財力與收藏品味的方式。本計畫藏品中,許多日治時期日本總督與官僚的作品,都使用到「織金」材質,其中尤以北白川宮能久的作品為甚。該作品使用了織金中的 極品「竹屋町」織金,這是在羅紗質地的料子中,以金線穿繞出花紋的作法。

但因製作過程複雜困難,日本現今已停止生產。有心人士還特別成立了「織金保存協會」,由此可知此項工藝技術與材質的特殊性在裝裱藝術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資料來源:林煥盛口述,林俐伶、陳品潔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