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鐵州

呂鐵州(1899-1942),桃園大溪人,膠彩畫家。父親呂鷹揚乃前清秀才,為人豪放豁達,擅 長詩文及書法。呂鐵州自幼接受庭訓,並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早年即以臨摹方式學習傳統文人及民間畫師的創作技法與形式。昭和二年(1927)於台灣總督府主導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中落敗,促成呂鐵州決心留學日本。昭和三年(1928)進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跟隨福田平八郎學習「圓山四條派」的花鳥畫風。在學院訓練與名師指導下,摒棄了傳統僵化的模寫形式,改走典雅色彩、精確造形路線,創造出一種客觀自然、細膩優雅的寫實裝飾風格作品。

昭和四年(1929)因〈梅〉一作獲得第三回台展特選,讓呂鐵州創作信心倍增。昭和六年(1931)以〈後庭〉獲第五回臺展「台展賞」;昭和七年(1932)〈蓖麻與鬥雞〉二度榮獲特選。接二連三奪冠,媒體與藝評界相繼頒予他「東洋畫寵兒」、「台展泰斗」、「東洋畫壇麒麟兒」榮銜。

1930-1940年代初期為創作的巔峰期。參展作品展現精湛造型、嚴謹構圖、明亮色彩、生動 氣韻等特質。身為台灣東洋畫壇佼佼者,慕其名求教者絡繹不絕。學生群如:許深州、呂汝濤、余德煌、羅訪梅等人,在官展中皆有優異表現,媒體稱其為「呂鐵州 派」。曾私設「南溟繪畫研究所」傳藝;又與郭雪湖、陳敬輝、林錦鴻、楊三郎及曹秋圃組「六硯會」,籌辦講習會及募集興建美術陳列館資金。呂鐵州一生在創作 上的突破,及致力於民間美術教育的推廣,對近代台灣藝壇貢獻卓著。

參考資料:

  1.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