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 梅貽寶

梅貽寶(1900-1997),江蘇武進人。梅貽琦校長的胞弟。1918年畢業於天津南開中學,1922年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習哲學,獲歐柏林學院學士學位,1924年在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28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德國科隆大學做一年訪問學者。歸國後受聘於燕京大學,歷任註冊課主任、教務處主任、講師、教授、文學院院長、成都燕京大學代校長、1949後赴美執教,任美國愛荷華大學東方學教授兼遠東中心主任。1970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退休,同年9月1日復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長直至1973年6月。1949年後僑居美國。著有《墨子政治及倫理著作選》、《墨子及其時代》和《大學教育五十年》等。

梅貽寶/清華憶舊—半饍費的委屈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釋文/

華憶舊-半饍費的委屈

梅貽寶‵22

清華學校壽與國同。早年招生、學饍、宿,各費全免。招生人數,則與庚子賠款,各省數額成比例。饍費一項以一九一五為過渡年。該年新生收半饍費。每日三餐、每月三圓。由一九一六年起,新生改收全饍費,每月六圓。當時國家紊亂不堪,但物價尚稱穩定。

不才是一九一五年直隸省(後稱河北省)攷取清華五名新生之一。入學屬一九二三級(以畢業年計),交半饍費。未料入學不久,教員們發現我在南開中學修習過一年,給我一個口試,把我提升了一級,改屬一九二二級(壬戍)。我想我的同班同學,都不交半饍費,只有我一人交半饍費,是一個孤例。我請求以同班資格,受同等待遇,免交這半饍費。竟未獲准。我至今想起,仍然覺著我這請求說得過去,可以說是一個從寬從嚴的斟酌問題。

在《八十自傳》書裡,我寫了以下一句:「由十四歳到二十一歳,我在水木清華的環境裡長大成人。所受的教誨感染真是筆難罄書。回想起來,有如夢境。清華七年教育-雖然得交半饍費-乃是我平生最大幸運,受用終身。」若再加上「清華官費」,遊學美歐五年,直可說是福如天降了。

今逄母校建校八十年校慶,且係敝壬戍級(‘22)畢業七十周年,雙喜臨門,允應誌賀。校慶日諒必文禮洋溢,春風滿堂。因特提及半饍費一節,以博諸學長一笑。

附白:本人偕內子梅倪逢吉‘21近日立妥遺囑,獻贈母校獎學基金兩項。現正與校中執事先生商擬細則,以利施行。亦所以慶祝周年盛典也。

  

內容說明/

清華學校早年招生,學膳宿各費全免,自1915年起才開始對入學新生收取半價膳食費,1916年入學新生才開始收取全額膳食費用。1915年入學的梅貽寶原屬1923級(以畢業年計)依規繳交半膳費,但入學不久後老師發現他曾在南開中學修習一年,經過口試後將他提升一級,改屬1922級。梅貽寶以全班只有他一個人繳交半膳費,要求比照其他同學免繳半膳費但未獲准。直到清華母校八十周年校慶想起此事,且為梅貽寶所屬壬戍級(`22)畢業七十周年,雙喜臨門,特別提起當年的半膳費以博諸學長一笑。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組編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