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廣東新會人,梁啟超長子。建築學家、古建築專家。1915-1923年就讀於清華學校。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同年入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在東北大學創辦建築系,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1946年創辦清華大學建築工程學系並任系主任。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建築教育事業。主要著作有《清式營造則例》、《中國雕塑史》、《中國建築史》、《宋營造法式注釋》等。

梁思成致聶榮臻市長信

(北京清華大學提供)

釋文/

榮臻將軍市長:

  北平都市計畫委員會成立之初,我很榮幸地被聘,忝為委員之一,我就決心盡其棉力,為建設北平而服務。現在你繼葉前市長之後,出來領導我們,恕我不忖冒昧,在歡欣擁戴之熱情下,向我的市長兼主任委員略陳管見。都市計畫委員會最重要的任務是在有計劃的分配全市區土地的使用,其次乃以有系統的道路網將市區各部分聯起來,其餘一切工作,都是這兩個大前題下的部分細節而已。 在都市計畫委員會成立以後,各方面都能與該會合作,來建立一個有秩序有計劃的,而不是混亂無計畫的新首都,所以有新的興建,或擬劃用土地時,都事先徵詢市劃會的意見。大者如人民日報社新廈的地址問題,小者如西郊新市區小小一個汽油庫的位址問題,都尊重市劃會的意見,是極可欽佩的表現。近來聽說有若干機關,對於這一個主要原則或尚不明了,或尚不知有這應經過的步驟,竟未先徵詢市劃會的同意,就先請得上級的批准,隨意地興建起未。這種辦法若繼續下去,在極短的期間內,北平的建築工作即將呈現混亂狀態,即將鑄成難以矯正的錯誤。歐美許多城市,在十九世紀後半,工業驟然發達的期間,就因這種疏忽,形成極大的錯誤,致使工業侵入住宅區,工業不能擴展,住宅不得安寧,交通擁塞,以及其他種種混亂狀態,使工作效率減低,人民健康受害,車禍頻仍,全域釀成人力物力、時間效率上龐大不堪設想的損失。例如倫敦、紐約兩市,就計畫以五十年的長時間和數不清的人力物力來矯正這錯誤。追究其源始,也不過最初一處一處隨時隨地無計畫的興建累積起來的結果。

我們人民的首都,在開始建設的時候必須「慎始」。在《都市計畫法規》未頒佈之先,我懇求你以市長兼市劃會主委的名義佈告所有各級公私機關團體和私人,除了重修重建的建築外,凡是新的建築,尤其是現有空地上新建的建築,無論大小久暫,必須事先徵詢市劃會的意見,然後開始設計製圖。這是市劃會最主要任務之一,(雖然部分是消極性的)若連這一點都辦不到,市劃會就等於虛設,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另外一點,與都市計畫有不可分劃的關係的,就是如何羅致建築設計人才來北平的問題。朱總司令對於北平建設非常關切,不久以前,他曾垂詢我關於建設的計畫,並囑咐我協助公營建築公司之設立,囑咐我盡力羅致專材,他是很明白地認識我們需要建築師之迫切的。

勝利以後,北平建築師極少,偶有建築,大多由營造廠商或土木工程師設計,造成極可惋惜的極低水準。僅使都市總計畫很完善而各個建築物不好,則都市計畫也是徒然的。所以即將成立的公營建築公司的設計工作,必須由在國內或國外曾有專門訓練及研究,在國內又有建造的經驗,為同業所稱譽者來領導,集體合作,就是幹部人才也必須是學建築成績優良的畢業生。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建築師與土木工程師及承包施工的營造廠商的不同的任務區別清楚,這是一向為一般人所不甚明白的。土木工程師是從事於鐵路、公路、水利、橋樑等等工程的設計的,在房屋結構方面,他的知識只限於土木材料之計算及使用。建築師除了具備土木工程師所有的房屋結構知識外,在訓練上他還受了四年乃至五年嚴格的課程,以解決人的生活需要為目的。他的任務在運用最小量的材料和地皮,以取得最適用、最合理、最大限度的有用空間,和最美觀(就是樸實莊嚴,不是粉飾雕琢之意)的外表。建築師是以取得最經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及居住者在內中工作時的身心康健為目的的。近年來國際上對這種訓練越加重視,建築師所注意努力的各點越同土木工程師的範圍分開,如室內的光線、音響、空氣、陽光,戶外通行的秩序,樹木道路同人的健康的密切關係,現代在建築技術上各種科學的研究,不一而足,這都是建築師的專責。

現在北平已開始建設,希望政府首先瞭解建築師與土木工程師的區別,並用各種方法鼓勵建築師北來,並與土木工程師合作,以取得最經濟、最適用、最高效率、最美觀的建築,以免建築物設計之不當,無形中浪費了國家人民的人力物力,有形中損毀了市容。建築物建造之後,即使有了錯誤,是不能任意拆改,是數十年乃至數百年難以矯正的,所以我呼籲我們必須「慎始」。

我因朱總司令的關懷,又受曹言行局長的催促,由滬寧一帶很費力的找來了二十幾位青年建築師。此外在各部門做領導工作的,也找來了幾位,有擬聘的建築公司總建築師吳景祥先生,擬聘的建設局企劃處處長陳占祥先生,總企劃師黃作燊先生,以及自由職業的建築師趙深先生等。各人在建築學上都是有名譽的人才,陳占祥先生在英國隨名師研究都市及化學,這在中國是極少有的。在開辦之初,政府必須確定他們可以在技術上發展他們的才能、不受過去營造廠商而兼「打圖樣」者的阻礙,才有辦法。我所介紹來的幾位建築師對於這點最感疑懼,來後都帶著困惑的感覺。因沒有確定機構及工作地址,也不明了工作性質範圍,也沒有機會與各有關方面交換意見,一切均極渺茫。我誠懇的希望,關於這一點,各機關的直接領導者和上級能認識清楚,給他們一點鼓勵和保證。

此外還有一些枝節的小問題:如受政府聘請北來人員,人地生疏,帶著眷屬,困于居住的問題。北來旅費及參考書籍的運費等,亦使他們為難。事情雖小,但在個別的人來平之前,總要我為他們打聽情形,看來我們總應該有個原則上的決定。

我因為對於整個北平建設以及其對於今後數十百年影響之極度關心,所以冒昧陳辭,拉雜寫來,聊備參考。瑣瑣奉陳,務乞宥諒。專此即致 崇高的敬禮。

梁思成 敬上

1949年9月19日

  

內容說明/

此札為梁思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寫給時任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將軍的信函。1949年5月,北京都市計畫委員會成立,邀請梁思成、陳占祥等國內專家和巴蘭尼科夫等前蘇聯專家組成工作組研究北京的城市規劃。梁思成由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陳占祥二人在此期間提出了著名的「梁陳方案」,主張保留北京舊城整體,新城擇址另建,但因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未被採納。這是一封極有名的信,信中提到「有計劃地分配全市區土地的使用」,並「以有系統的道路網將市區各部分聯繫起來」,以及關於建築師的職責—「建築師是以取得最經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和「居住者在內中工作時的身心健康為目的」等論述,歷來為建築規劃者所稱道,尤其值得一再深思。 (摘自:馮远,2016,《尺素情怀:情华学人手札展》。頁183。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