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國學大師。1898年入東文學社學習,期間醉心哲學,受尼采、叔本華等哲學、美學思想影響。1903-1907年,先後任通州、江蘇師範學堂教習,學部圖書局編輯。辛亥革命後,東渡日本。1923年應召擔任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5-1927年任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導師。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在哲學、文學、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以及美學和教育學諸方面均有重要創見。被譽為「新史學的開山祖」。

王國維致王潛明信

(北京清華大學提供)
釋文/
潛兒入目:
前自津歸,寶宅有喜事,雖往應酬,未能將汝事談及。後則孫慕韓有回南及組閣之信,頃方在進行之中,決不能將此等事屬之,故此事必須稍緩圖之也。汝移京與否,想下月必能定。此數日中令嘉想早全好。餘俟後諭
九月廿八夕,父字
內容說明/
此札是王國維寫給兒子王潛明的信札。時王潛明(1899-1926)居上海,王國維希望通過孫慕韓的幫助讓其回到北京工作,同時還詢問了孫女令嘉的恢復情況。此信中另還透露出孫慕韓打算組閣的想法。孫慕韓(1867—1931),名寶琦,浙江杭縣人,以蔭生官部郎,曆階四品京堂,充出使德國大臣。任滿還朝,簡署山東巡撫。入民國為熊內閣外交總長,熊去位,代之為國務總理,仍兼外長。未幾並辭,任審計院院長,移任財政總長,再移稅務處督辦,嘗被推為招商局、漢冶萍公司董事。曹錕賄選上臺後,孫以稅務督辦前往道賀,曹要拉他做擺設,出任閣揆,孫擬好名單後,卻發現閣員名單早已擬定,無奈之下也只能就任副署。十分不幸的是,此信寫後不久王國維的長孫女夭折,年僅兩歲半,隨後長子王潛明亦先王國維而去。 (摘自:馮远,2016,《尺素情怀:情华学人手札展》。頁33。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