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 陳寅恪

陳寅恪(1890-1969),江西義甯(今修水)人。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傅斯年曾評價其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1926年應清華學校之聘任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並稱「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1928年清華學校改制為清華大學,應聘為中文、歷史二系教授,並於北京大學兼課。1948年後任教於廣州嶺南大學(中山大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等。

陳寅恪悼念王國維挽聯

釋文/

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賸水(昆明湖)殘山(萬壽山),留與纍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籖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觀堂先生靈鑒 後學陳寅恪拜挽

請大筆一書為感,字傍加圈者有纍及玄兩字,若寫作「累」,恐人讀仄聲。若寫作「玄」,則犯廟諱故也。求書時注意及之,禮拜三日下午來取此聯,□□叩。

  

內容說明/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魚藻軒。其遺書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當此事變,義無再辱。」清祚告終於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距離王國維之死17年,「十七年家國久魂銷」即指此。「牙籖」指書籖,「謬承遺命」指遺書中委託陳整理書籍之事。此聯一出,時人紛紛贊之,被譽為挽聯中最佳之作,無論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深刻價值的作品。 (摘自:馮远,2016,《尺素情怀:情华学人手札展》。頁99。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