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 /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學者。1914年梁啟超來清華作題為《君子》的演講,對清華優良學風和校風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二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清華學子樹立完整人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遂成為清華的校訓。1922年2月,任清華學校特別講師。1925年秋,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直至1929年病逝。一生著述極豐,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法學、歷史、文學音韻、語言、小學、宗教等領域。著作結集為《飲冰室合集》行世。

梁啟超致孔昭焱信

(北京清華大學提供)
釋文/
希白大弟: 複示敬悉。子衛事緩語長康亦可。惟仍有欲奉詢者數事:一法權會與修訂法律館是一是二;二會中經費幾何,其著實之程度若何,不至臨時打饑荒否;三能否不見命令,只由習法總長聘任。請賜複,俾自審處。複書乞寄北戴河小東山東二路二十號。手此即請
大安。不一一
啟超頓首 七月二日
內容說明/
此札是梁啟超寫給孔昭焱的一封私信,所言皆與法律事務相關。「希白大弟」即孔昭焱(1881—1943),字熙伯,又作希白。廣東南海人。早年師從康有為,是梁啟超在萬木草堂時的同學。曾任澳門《知新報》撰述、兩廣法政大學堂教務長、廣東高等巡警學堂教務長、北京大總統府秘書、廣西財政廳廳長、司法部次長等職。著有《議會通詮》、《上海法權問題》等。 (摘自:馮远,2016,《尺素情怀:情华学人手札展》。頁25。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梁啟超臺灣雜詩「鹿耳」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資料)
釋文/
鹿耳山形壯 鯤身海氣麤 重關常北向 眾水總南趨 事去勞精衛 年深失湛盧 東風最無賴 綠到海桑無
耀東賢兄屬錄奮什 梁啟超
內容說明/
1911年梁啟超訪台,曾寫下〈臺灣雜詩〉,應為他於台南鹿耳門之作。本件作品字句與《台灣詩薈》中所載〈臺灣雜詩〉中的「鹿耳」內容相似,有幾字出入,或為日後梁啟超重寫以贈友人之作。陳健邦先生(物理所1980級第二屆傑出校友)約於2000年購於鴻禧山莊寄暢園。原存於人文社會研究中心,2011年轉由圖書館特藏組典藏。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組編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