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今日清華的1973年-50週年回顧特展

展覽簡介

1973年在徐賢修校長的帶領下,清華的校務發展來到一個新的里程碑,奠定日後朝頂大邁進的穩固基石。在此年,理學院、工學院與原子科學院正式成立;因應石油危機啟動電動車大型研發計劃;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系漢寶德主任為清華設計校園長程發展計畫,校園內許多重要建築包括大禮堂、學生宿舍誠齋、工程館等陸續落成;以清華校友為主體籌組之財團法人自強工業技術服務社,奉經濟部核准設立。此外,分子生物研究所、電子計算機中心等單位相繼於本年成立。

今年,2023年,是1973年過後的50週年,特以圖文展示當年清華努力向前、向上發展的穩定力量,同時紀念徐賢修校長任內期間(1970-1975)對清華偉大且深厚的貢獻。


徐賢修校長

徐賢修校長致詞照。

徐賢修先生,字潔人,浙江嘉興人,1912年9月12日生,1935年國立清華大學算學系畢業,1947年美國布朗大學應用數學博士。1970年起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任內期間網羅人才,擴增系所、學院,以大刀闊斧的領導風格,帶領清華進入一個鮮明的發展時期。

徐賢修校長(後排中)與毛高文校長、洪同訓導長等人於百齡堂(現為水漾餐廳)前合影。
徐賢修校長(第二排右六)、洪同訓導長等教職員與學生於全國大專運動會合照。

成立理、工、原子科學院

1973年成立理學院、工學院與原子科學院,聘請沈君山、毛高文、溤彥雄分別擔任三學院院長。

教育部准清華自六十二學年起分設三個學院之函。
1973年5月22日徐賢修校長致沈君山校長信,內容為希望沈校長能來清華負責理學院,並告知數學系、物理中心、化學系與工化系等單位之現況與最需要處理的事。
1973年沈君山校長任理學院院長,攝於成功湖畔,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國立大學院長。 毛高文校長任工學院院長時期於校慶運動會上留影。

電動車研發

電動車是徐賢修校長任內推動的大型研發計畫。1973年徐校長被任命兼任國科會主委一職,負責規劃、執行國家科技計畫。徐校長認為發展電動車既可緩和石油危機帶來的衝擊,又可以降低燃油造成的環境汙染,非常適合經濟起飛中的台灣,於是利用訪美考察汽車工業的機會,力邀當時正在通用汽車公司擔任研究員的毛高文校長到清華帶領電動車的研發,並擔任新成立的工學院院長。

電動車發展小組組織系統表。
「清華一號」電動車,1974年10月14日成功自新竹本校循緃貫線北上台北月涵堂,歷時兩小時。
研發電動車設備之一。

校園長程發展計劃

1973年徐賢修校長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系漢寶德主任為清華設計校園長程發展計劃,工作內容主要是找出清華校園現址未來發展的模式,包括空間組成的實質建設的成長。

《清華大學校園長程發展計劃》報告書,共計40頁。
《清華大學校園長程發展計劃》徐賢修校長於1973年1月署名的序言。從中可看到徐校長的遠見,讓清華往後的發展都穩步踏實。
《清華大學校園長程發展計劃》第2頁提出校園計劃目標,分「秩序」、「風格」、「統一」、「交流」四大指標。第3頁則以圖示說明清華發展預測曲線,以10年為一個階段,預測清華從理工研究所、大學部與研究所並進、到發展文法學院的可能性。 《清華大學校園長程發展計劃》内頁之一。

大禮堂等建築落成

清華在台建校後,師生人數日漸增加,校內集會及重要活動可使用的場地,相繼出現不敷使用的窘境。於是1969 年清華同學會繼改建月涵堂後,再次發起募款,籌組「清華校友捐建母校大禮堂兼學生活動中心募款委員會」。於1973年4月29日校慶當日落成啟用。爾後,大禮堂不僅是校內師生集會與育樂活動的中心,也曾是桃竹苗地區最重要的專業表演場所。大禮堂現在正進行整建為國際級專業音樂廳,完工後將命名為「君山音樂廳」,以紀念沈君山前校長。同年工程館、誠齋等建築也相繼落成啟用。

1973年4月29日落成啟用的大禮堂外觀與内部一景。
1970年清華大禮堂設計圖,由當時知名的基泰建築工程公司設計。
1973年4月新建工程館完工,初期由工學院各所系使用,現為教育館。電動車研發初期,「清華一號」、「清華二號」電動車都在工程館一樓工廠組裝完成。
男生宿舍「誠齋」於1973年完工,可容納300人。
22級校友孫承謨等人為紀念畢業50年捐獻17,000元,於昆明湖畔興建獨柱水泥亭一座,命名「壬戌亭」,於1973年校慶正式落成。

自強工業技術服務社成立

「自強工業科學技術服務社」(簡稱自強社,取名自清華大學「自強不息」校訓的構想)是徐賢修校長熱心倡導後成立的重要機構。其認為清華教授也可以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的作法,向民間、政府或是工業界爭取研究計畫,一方面增加研究經費、提升教授待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國內科學技術的發展。此構想獲得清華校友的熱烈迴響,於1973年12月向經濟部提出申請,正式成立第一個在校園內的法人機構,由朱樹恭教授擔任第一屆執行秘書。1997年改名為「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簡稱「自強基金會」,並於1998年9月與清華共同設立創新育成中心。

1974年4月《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技術服務社捐助章程》,為申請登記財團法人必要文件之一。
1974年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技術服務社成立會會議記錄。
《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30週年慶專刊》,內含「歷史沿革(回顧篇)」、「培訓的故事(師長篇)」、「培訓的故事(學員篇)」、「研究開發業務(能量篇)」、「計畫彙管業務(管理篇)」、「離職同仁的回顧及祝福(會友篇)」、「自強基金會大事記」等內容。
2016年10月出版的《走過40年 自強基金會的回顧與展望》,由許明德所撰,內含「早期的運作」、「組織再造」、「飛躍成長」等三大主題。

設立分子生物所

生命科學院的發展基礎為1973年設立的分子生物研究所(1985年更名為生命科學研究所)。當年徐賢修校長力邀蛇毒蛋白專家楊振忠教授設立分子生物所,並任第一任所長。楊教授在蛇毒蛋白研究聲名卓著,吸引不少學子選擇清華就讀。

1973年3月30日教育部同意設立分子生物研究所之公文。
蛇毒蛋白專家楊振忠教授。
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與研究生於分子生物館前(現為醫輔大樓)合影。

暑期進修班

暑期中學教師進修班於1974年開辦,分數學、物理、化學三組招生,後通稱四十學分班,1992年增設歷史組,至2001年暑期結束。1974年1月31日《清華校友通訊》新47期刊載沈君山校長所撰之〈對於理學院的一些構想〉,內容提及:「…但是從明年暑假起,我們準備舉辦授與碩士學位的暑期進修班,對象是高中高職以及專科的教員,主要是利用清華的師資環境來提高教員的素質,此即為對社會的服務的一個例子。」可見1973年即有籌辦暑期進修班的構想,作為清華對社會、對中學教育的服務與貢獻。


1974年暑期進修班報紙招生公告。
暑期進修班課程與課表。

其它

清華大學主辦之國科會物理研究中心於1968年設立計算機實驗室,支援物理中心研究計劃之執行。1973年由學校提供部分經費及員額,擴編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除了支援物理中心外,並提供全校教研服務。至1976年7月,經教育部核准編制,正式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圖為早期之IBM-1130電子計算機及其附屬設備。
1973年4月29日出版的《國立清華大學教職員著作目錄》。以1973年1月編印的《國立清華大學教職員》所列的清單為主,由教職員自行填送資料彙編而成,應為全國最早的教師著作目錄,是徐賢修校長重視清華學術地位之展現。
清華首次「行政會議」於1973年11月2日召開。之前由校長定期召集一級主管開會,稱為「所系聯席會議」,成立學院後,改稱「行政會議」並沿用至今。
國立清華大學六十二學年度學生社團組織概況一覽表,於1973年10月製表,約計46個社團。
1973年孫方鐸、方勤、陳可崗、左松超四位教授,利用寒假期間,應邀參觀省政建設,在參觀期間,發起「仁愛專戶」捐款運動。清華師生進而成立「仁愛工作隊」,展開各項募捐活動。宗旨是藉著對社會的服務,使同學了解社會所需及民間疾苦。經費自籌,以舉辦慈善化裝舞會或義演募捐。圖為1973年仁愛工作隊招待傷殘兒童至清華參加園遊會。
1973年09月蕭淑成教官率領仁愛工作隊一行22人至新竹尖石鄉,展開為期一週的山地服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