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展暨座談會,時間:2010年1月8日至3月31日,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分館複合閱覽室

唐文標與張愛玲

唐文標與其現代詩創作 | 唐文標與現代詩論戰 | 唐文標與一九七○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唐文標與《文學季刊》 | 唐文標與人間副刊 | 唐文標與《1984台灣小說選》 | 唐文標與張愛玲

  • 展覽日期:103年11月26日-12月10日
  •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 總圖書館 知識集
  • 撰稿人:劉姵均、王美玉
  • 審訂者:陳建忠教授

此封為孫萬國自澳洲寄予唐文標之信,發信日期為1982年7月29日,信中內容為談論近日查找張愛玲舊作的情形,以及其在海外求學的生活概況。信的開頭,孫萬國提起張愛玲對於唐文標將其作再版之版權問題頗為在意,接著詳述了幾處能蒐集張愛玲之作的讀本。以及訪談柳存仁的經過,並提及自身的研讀情形,於信末,孫萬國向唐文標提出張愛玲到底為何年所生之疑問。透過書信往來,可側面窺見唐文標、孫萬國二人致力整理、蒐集相關資料的用心與投入,考究、治學的嚴謹。唐文標、孫萬國、關博文三人,曾共同編著《張愛玲資料大全集》,此書得力於孫、關二人的協助,在張愛玲研究上意義非凡,實為唐文標極為用心編著之作。

唐文標認為多數讀者對張愛玲之作的評析僅限於「不知其何所以美」的盲從,此階段的他,歷經個人學思的養成,且有感於中華民族的衰落,對於文學、藝術的態度,從年少時期的「為藝術而藝術」轉向「為生活而藝術」,強調對現實與社會的關懷。論者以為唐文標對張愛玲作品的態度是「由愛而生恨」,其輯軼工夫,為張愛玲作品建立繫年,奠定扎實的研究基礎,無論是異於主流意見的評論或其學術研究,皆開啟張愛玲研究不同視野與省思。唐文標由迷戀轉為探究「張愛玲現象」,從偏重感性審美意識的閱讀者,到採取理性距離觀看的研究者,反映唐文標個人情志、思想的養成、轉變,同時為張愛玲資料的蒐集和研究,提供批評的視角,並且留下豐厚的貢獻,其影響延續至今。

延伸閱讀(館藏連結)

書名/論文名 類型
《閱讀張愛玲 : 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專書
《張愛玲學》 專書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 : 影像‧書信‧出版》 專書
《張愛玲 : 文學‧電影‧舞台》 專書
《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  專書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專書
《張愛玲來信注》 專書
《張愛玲未完》 專書
《張愛玲的世界》 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