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展暨座談會,時間:2010年1月8日至3月31日,地點: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分館複合閱覽室

唐文標與其現代詩創作

唐文標與其現代詩創作 | 唐文標與現代詩論戰 | 唐文標與一九七○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唐文標與《文學季刊》 | 唐文標與人間副刊 | 唐文標與《1984台灣小說選》 | 唐文標與張愛玲

  • 展覽日期:103年11月26日-12月10日
  •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 總圖書館 知識集
  • 撰稿人:蔡寬義、王美玉
  • 審訂者:陳建忠教授

〈看橋下流水的人〉與〈寫給自己〉兩篇詩作,為唐文標早期的現代詩創作作品。〈看橋下流水的人〉以反覆問詰的手法,層層剖析個人生命與世界的關係,試圖追索生命存在的意義。從宗教出世的角度切入,一步一步地尋找答案,在自然萬物與藝術中,逐漸體會人世況味,最末的一句「因為呵!除了人間,我實在已一無所有了」,表現詩人對其個人存在的坦然與世界的接納。〈寫給自己〉則是在與自身的對話中,探問「我是誰」此哲學命題,從自覺開始,關照理性與感性,感嘆在浩瀚的時空中,個人存在的渺小與平凡,並醞釀「收穫著生澀的成熟─只是等候」;帶著年少的憂鬱並懷抱理想,顯露其細膩而早慧的思考。兩篇詩作分別寫於1958年、1960年,並先後發表於《現代文學》與《文學》雜誌,後收入《平原極目》中。

唐文標寫於此時期的作品,研究者劉正忠在2010年1月8日「憂國憂民一俠者─唐文標先生捐贈文物暨座談會」上,曾歸納出以下三項特點:具抒情性、挪用中國古典詩詞、採取現代主義式的技巧,唐文標早期現代詩作品風格或許顯得駁雜,無法一以貫之;而後隨著其個人學思歷程的轉變,逐漸產生強調文學應具現實關懷的姿態,致力於論述,一改年少時期的感性與浪漫情懷;唯在早期詩稿中,可一窺詩人獨特靈魂的養成與其探索的軌跡。

延伸閱讀(館藏連結)

書名/論文名 類型
《流動的鄉愁 : 從留學生文學到移民文學》 專書
《跨越時代的青春之歌─五、六○年代台灣現代詩運動》 專書
《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 專書
《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的反共/戰鬥文藝》 專書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 專書
《青春構詩 七○年代新興詩社與1950年世代詩人的詩學建構策略》 專書
《新詩50問》 專書
《新詩後50問》 專書
《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 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