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癡仙

林癡仙(1875-1915),諱秋嶽,名朝崧,字俊堂,號癡仙,一號無悶,臺中阿罩霧(今霧峰)人。林氏於年少時即才華出眾,鄰里皆讚佩其詩文。台灣割讓之際,隨家人避亂泉州,繼而轉往上海,遍遊名山大川。羈旅飄零助長其詩思,於是文名傳於京滬。1902年林氏返臺,旋與其侄林幼春及賴悔之、傅鶴亭等倡設「櫟社」,集詩文同好互為唱酬,後來林氏好友莊太岳亦加入了「櫟社」。梁啟超遊台(1911年)寄寓霧峰萊園時,林癡仙常與梁氏討論時事,鼓舞了林癡仙積極投入民族運動。譬如1914年,應從兄弟林獻堂等人之請,發動地方士紳創設「臺中中學」(今臺中一中)。不久移居霧峰詹厝園,築無悶草堂,自號「無悶道人」。林氏之詩作或描述臺灣割讓後的心境與生活,或寄寓故國情結與遺民意識,或刻畫臺灣的歷史滄桑與風俗,詩風感傷淒愴。林氏享年僅41歲,著有《無悶草堂詩存》,為日治前期臺灣古典文學的重要成果。

參考資料:

  1. 台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
  2. 走讀台灣.霧峰鄉,http://www.tchcc.gov.tw/wrt/wufung/e_3.htm
  3.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