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代代
子孫留下
永恆的足跡

早期的民謠靠著口授相傳,缺乏記載和錄音而逐漸流失。簡上仁認為代代留傳下的音樂文化財產,應設法以文字、符號或錄音等方式予以保存並加以論述,才能產生價值,並化成永恆。以下列示一些他的重要專書及有聲出版品:

專書

(1)1978年《台灣民俗歌謠》:與林二共同出版的第一本書,介紹民謠的起源與時代背景,也敘說歌謠作家的軼聞及作品特色。

(2)1983年《台灣民謠》:分成總論和各論兩篇,闡述民謠的定義、演進、分類及價值與意義;並說明民謠、戲曲、說唱、童歌及民間唸謠等的內涵。

(3)1988年《台灣音樂之旅》:分為人物、關懷、論述、歌謠、推展及採集等六大篇,深入淺出地從各個面向,提出寶貴的心得與建議。

(4)1991年《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以〈天黑黑〉、〈丟丟銅仔〉、〈五更鼓〉、〈牛犂歌〉及〈台東調〉等系列歌曲為例,探究民歌的淵源、發展過程,提出福佬民歌源自原住民曲調的見解。

(5)1992年《台灣的囝仔歌》三冊:依歌詞內容(遊戲、聯想、敘述、趣味、猜謎及搖籃)及字句結構(直敘、連珠、對答、數序及繞口令)兩個方向,敘說每首兒歌的意涵。

(6)1999年《台灣鄉土兒歌合唱曲集》:為台灣兒童合唱團能有本土的合唱曲而寫,也期待此書的出版能吸引更多有心音樂家的投入。

(7)2001年《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是國內第一本將音樂學與語言學跨領域研究的專書。以音樂的概念來詮釋語言,除探討兩者的互動關係,更提出應用聲調於創作歌曲的方法。

(8)2010年《Voices of Eternal Spring: A Study of the Hêng-chhun tiāu Song Family and Other Folk Songs of the Hêng-chhun Area, Taiwan.》:此書為簡上仁英國雪菲爾大學音樂博士學位論文的台灣發行版,已寄送世界各國重要音樂圖書館30餘處,與國際分享。

(9)2018年《鯽仔魚欲娶某》:是第一齣長篇台語兒童音樂劇的音樂故事書,書中保存著現場的影音CD、呈現完整的故事劇本,也包括所有劇中的詞曲及韻謠資料等。

2001年出版的《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一書封面。
2001年出版的《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一書封面。
1999年出版的《台灣鄉土兒歌合唱曲集》一書封面。
1999年出版的《台灣鄉土兒歌合唱曲集》一書封面。

有聲出版

《台灣的囝仔歌》1、2、3(1990)
《咱兜》曲作、演唱專輯(1994)
《故鄉的滋味》曲集(2009)
《《寶貝動物歌》曲集(2010)
《恆春民謠再唱起》製作、演唱集(2010)
《《來唱囝仔歌》1、2、3、4、5、6(2011)
《南台灣的土地之歌》曲集(2014)
《台灣民謠經典再現-再生與希望》(2017)等

《咱兜》歌詞本內頁。
《咱兜》歌詞本內頁。
《台灣的囝仔歌》2專輯。
台灣的囝仔歌2專輯
《台灣的囝仔歌》2專輯歌詞內頁。
《台灣的囝仔歌》2專輯歌詞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