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歌曲創作:
找回台灣歌謠的精神

1970年代,由於國語政策的大力推行,加上媒體的管控,使得本土文化無法健康成長。台語歌曲為了迎合當時消費者的需求,逐漸走向粉味、酒味、煙花味、𨑨迌等底層社會生活化。簡上仁意識到台語歌曲不受重視,歌謠內涵已不似從前長輩傳唱的民間歌謠般優雅動人。為提升台灣歌謠文化的內涵水準與找回其優雅的內在本質,簡上仁開始投入歌曲創作的工作。除採用傳統唸謠及具文學性的詩作為作品歌詞外,簡上仁以其獨特的文學造詣,加上對語言聲調的了解,譜創適切的歌曲旋律,提升歌曲之藝術價值,讓許多不懂台語的人也能感受到台語詩作之美,其作品中湧現的非凡樂思,別具深度與藝術性。

簡上仁的成人歌曲創作成果十分豐碩,可依:歌詞內容、歌詞來源、演唱形式(獨唱、對唱與合唱)、歌曲曲調風格(藝術性與通俗性)、調式運用(羽調式、宮調式及徵調式)等詳加分類。

關於一首歌,詞、曲的前後順序,簡上仁曾說過:「歌曲創作,需先有詞,才能從歌詞內容的情趣中捕捉到曲調情境,譜出詞曲一體、符合歌詞意涵的動人旋律。」所以,通常他都先有歌詞,再依詞意情境捕捉旋律。

 簡上仁的歌曲創作,依作品主題的不同,可分為愛情類、親情類、鄉土情類、社會類、人文類與敘述類等,除愛情類外,其它類型都較屬於非商業主流的題材。從中可看出簡上仁的創作目的乃在於維護與發揚鄉土音樂文化。

若依歌詞來源的不同,簡上仁的歌曲創作大致可分為:(1)傳統唸謠的使用與彙編、(2)他人的創作詩詞、(3)與他人合作創作以及(4)自作歌詞等類型。在譜創曲調的生涯中,他先是藉用傳統唸謠,進而使用他人創作詩詞,也選用他人的「純」詩作改編成適合譜曲的歌詞,最後他也自己創作歌詞來譜曲。

〈阿爸的飯包〉歌譜
〈阿爸的飯包〉歌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作生涯中,簡上仁喜歡找尋一個主題,創作出一系列相關歌曲,構成一套主題式的聯篇歌曲。他自己喜愛的四大主題組曲為:

(1)台灣年俗節慶組曲:
包括〈正月調〉、〈新年謠〉、〈慶上元〉、〈五月五〉、〈八月十五是中秋〉、〈搓圓仔歌〉及〈年〉等;

(2)台灣史詩聯篇歌曲:
〈古井〉、〈鴨母王〉、〈人插花伊插草〉、〈父母恩鄉土情〉、〈愛與和平〉、〈苦難生慈悲〉、〈阿輝伯仔〉、〈美麗家園代代傳〉等;

(3)親情組曲:
包括〈阿爸的飯包〉、〈阿母的頭毛〉、〈阿公的薰炊〉、〈阿嬤的目屎〉、〈做布袋戲的姊夫〉等;

(4)台灣愛情四季:
包括〈我為你寫一首詩〉、〈心情〉、〈小帆船〉、〈秋天的思念〉、〈秋夜曲〉、〈夢你〉、〈愛情無冬天〉等。